乌鲁木齐方言

作品数:26被引量:5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景荣周磊杨新璐刘春艳邢福义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开语言学刊》《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语文建设》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乌鲁木齐方言“VP底呢”体貌及情态分析
《语言与翻译》2024年第4期39-44,共6页李遐 姜萍 
乌鲁木齐方言中“VP底呢”表示说话人对所述事件持续状态或动作的肯定强调,满足构式“不可预测性”和“较高的出现频率”的条件。本文分析了“VP底呢”的情状特征,总结了其中V的主要类型,指出“底呢”与表达不同情状类型的语言成分同现...
关键词:乌鲁木齐方言 底呢 构式 体貌 情态 
浅谈乌鲁木齐方言中的后缀“子”
《星河影视》2024年第4期0226-0228,共3页蒋欣宇 
《乌鲁木齐方言词典》中的四字组合词语结构义分析
《语言与翻译》2018年第4期32-39,共8页王景荣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91822191)
文章从语法结构及语法结构基础上语素组合意义两方面对《乌鲁木齐方言词典》中的882个四字组合词语进行分析。
关键词:乌鲁木齐方言 四字组合 词义 结构义 
新疆乌鲁木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探析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22-124,共3页刘春艳 
乌鲁木齐汉语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极为丰富,与普通话相比,其重叠、加缀构词、构形能力更强,词缀结构形式也更加灵活多变,这与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人口流动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乌鲁木齐方言 形容词 生动形式 
新疆乌鲁木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探析
《语文建设》2013年第11Z期71-72,共2页刘春艳 
乌鲁木齐汉语方言形容词形式极为生动丰富,与普通话相比,其重叠、加缀构词、构形能力更强,词缀结构形式也更加灵活多变,这与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人口流动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乌鲁木齐方言 形容词 生动形式 
东干语、汉语乌鲁木齐方言常用语气词及语气词的共现
《南开语言学刊》2011年第1期124-131,184,共9页王景荣 
东于语、汉语乌鲁木齐方言常单独使用的语气词有:"哩/咧、底呢、呢、吗、吧、啊、唦、呣"。本文将这些语气词分为A、B、C三类,单独使用的语气词按AB、AC的共现方式形成"哩/咧吗、哩/咧吧、哩/咧啊、哩/咧唦、哩/咧呣、底呢吗、底呢吧、...
关键词:东干语 汉语乌鲁木齐方言 语气词 共现 
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特点及成因被引量:2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12-114,共3页赵江民 闫新艳 
根据乌鲁木齐方言的客观语言事实,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在对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特点及其社会成因,揭示了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社会复杂性及文化多元性。
关键词:乌鲁木齐方言 社会称谓语 特点 社会成因 
乌鲁木齐方言中名词“子”尾词的使用情况调查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94-96,共3页伊兴荣 王红霞 
乌鲁木齐方言中的名词"子"尾词特别丰富,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同的人群对此类词的使用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民的调查发现,名词"子"尾词在非正式场合使用较为频繁,且使用情况受到职业的影响。使用比例与使用者的年龄成正比,...
关键词:乌鲁木齐 方言 名词“子”尾词 场合 风格变体 
乌鲁木齐方言名词“子”尾词的社会语言学调查
《科教文汇》2008年第34期246-247,共2页陈志国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分析乌鲁木齐方言中名词子尾词在市民中的使用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差异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
关键词:乌鲁木齐方言 名词子尾词 场合 风格变体 
“南开汉院博士文库”出版
《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第1期38-38,共1页
由石锋、施向东教授主编的"南开汉院博士文库"于2008年3月以来陆续出版。首批出版博士论文七部,分别是(按出版先后顺序):冉启斌《辅音现象与辅音特性——基于普通话的汉语阻塞辅音实验研究》、温宝莹《汉语普通话的元音习得》、蔡言胜...
关键词:出版 文库 汉语普通话 辅音 博士论文 实验研究 清代女作家 世说新语 乌鲁木齐方言 方位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