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民

作品数:26被引量:8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语言接触少数民族语言和谐语言使用视域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语言与翻译》《新疆社会科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言接触影响下的新疆语言规划调适被引量: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3-16,共4页赵江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新疆民汉语言接触影响规律及其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1BYY111);新疆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人文应用型维吾尔语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040412B03);"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成效评价研究"(040412B5)
语言规划不仅是新疆语言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疆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依据新疆民汉语言接触影响的现状,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地位规划、本体规划和推广规划的视角,尝试性地阐述了新疆的语言规划应该在全国语言规划等框架下进行...
关键词:语言接触 语言规划 语言和谐 
维吾尔谚语镜射出的宗教文化被引量:5
《西域研究》2011年第2期111-114,共4页华锦木 赵江民 
维吾尔谚语既是维吾尔族智慧的结晶,又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宝库中一串璀璨的明珠,它渗透着维吾尔人民的深厚思想感情,浓缩着维吾尔的历史,镜射出维吾尔灿烂的文化。维吾尔族在历史上曾信仰过多种宗教。长期历史过程中多种宗教信仰所...
关键词:维吾尔谚语 宗教文化 维吾尔族 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 民间文学 思想感情 思想观念 
吐鲁番世居汉族汉语变异调查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17-122,共6页赵江民 胡炯梅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为指导,通过概率抽样实地考察,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吐鲁番世居汉族汉语变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探讨了吐鲁番世居汉族的汉语变异情况,研究发现吐鲁番世居汉族的汉语变异具有明显的...
关键词:吐鲁番 世居汉族 汉语变异 
新疆高校维吾尔语专业汉族学生汉语口语中的维语化特征调查研究被引量:1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1-14,共4页赵江民 易红 
文章旨在通过实证调查,探究新疆高校维吾尔语专业汉族学生汉语口语中的维吾尔语化特征,力求探索引起语言变化的内外成因和潜在机制。研究表明:新疆高校维吾尔语专业汉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语法中出现了大量的维吾尔语化特征,语言的直接接触...
关键词:维吾尔语专业汉族学生 汉语口语 维吾尔语化特征 
吐鲁番世居汉族语言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109-114,共6页赵江民 范祖奎 
文章根据新疆语言状况的客观事实,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参照语言接触影响的理论,对吐鲁番世居汉族语言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求能为新疆语言使用状况的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新疆 吐鲁番 世居汉族 语言使用现状 调查研究 
新疆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社会语言学透视被引量:5
《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95-98,共4页赵江民 范祖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项目编号:070808)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根据新疆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客观事实,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依据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分别从语言接触、语言变异、跨文化三个视角对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进行了透视,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和社会语言学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本质联系。
关键词:新疆 中亚留学生 汉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 
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特点及成因被引量:2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12-114,共3页赵江民 闫新艳 
根据乌鲁木齐方言的客观语言事实,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在对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特点及其社会成因,揭示了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社会复杂性及文化多元性。
关键词:乌鲁木齐方言 社会称谓语 特点 社会成因 
汉维熟语翻译的文化透视被引量:5
《新疆社科论坛》2010年第2期89-91,共3页赵江民 
汉维熟语互译时要注意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既要译出原语熟语的意义,又要译出原语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熟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和文化交流的程度,因此,要保证汉维熟语翻译的准确性,对汉维熟语进行文化透视是翻译的关键。
关键词:汉维熟语 翻译 文化透视 
新疆民汉语言的竞争、互补与和谐被引量:2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47-52,共6页赵江民 
本文根据新疆语言状况的客观事实,运用语言接触的相关理论,具体探讨了语言的竞争与互补在新疆民汉语言接触中的种种表现,认为新疆不同的语言共存于一个统一的社会中,通过竞争与互补,共同构成了新疆和谐的语言生活。
关键词:新疆民汉语言 语言竞争 语言互补 语言和谐 
新疆民汉语言的竞争、互补与和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58-161,共4页赵江民 
根据新疆语言状况的客观事实,运用语言接触的相关理论,具体探讨了语言的竞争与互补在新疆民汉语言接触中的种种表现,认为新疆不同的语言共存于一个统一的社会中,通过竞争与互补,共同构成了新疆和谐的语言生活。
关键词:新疆民汉语言 语言竞争 语言互补 语言和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