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记项

作品数:25被引量:21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沈家煊陈艳华陈平文陈艳华谢军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新疆社科信息》《外国语言文学》《品位·经典》《外国语文》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辨语言中的“零项”和“无标记项”
《品位·经典》2021年第2期49-50,53,共3页高瑾瑜 
“零”和“无标记”是语言中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内涵上有所相似,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也有重合。在对“零项”和“无标记项”分别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它们的分布关系,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两者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零项 语言标记 语言系统 
从象似性原则看X BE X结构——数量原则和标记原则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57-61,共5页张欢 
象似性与任意性之争由来已久,任意性强调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无根据可寻的,但是象似性却指出符号与意义之间有理据可依。文章结合象似性原则分析同义反复句——X BE X结构,指出该结构的语义理解是有理据可依的,如数量象似性...
关键词:重复 数量象似性 标记项 无标记项 标记相似性 
层级反义关系词对中无标记项使用的语用解释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90-92,共3页张冰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1WLH36)
层级反义关系表示的是一种语义反对但语势可强可弱的反义关系。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互为此关系的词对的使用频率是不对称的,是有标记性的。本文以英语层级反义关系词对为语料,运用语用学中的模糊理论、预设机制和礼貌原则,对此关系词对...
关键词:层级反义关系 标记性 模糊 预设 礼貌 
标记性在语言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大家》2012年第10期250-250,共1页张会强 仇盛艳 
一、标记理论简述标记性最初是由布拉格学派提出的一个用于语言学分类的术语。一对语言特征被看做是两个对立体,被赋予不同的值:正值(positive)即有标记的(marked)和负值(negative)或者中性(neutral)即无标记的(unmarked)。一般来说,这...
关键词:语言特征 标记性 标记理论 认知过程 无标记项 语言交际 有标记项 有标记主位 语言学 相似性 
英语反义词的语义分类
《大家》2012年第3期165-166,共1页田桂荣 
一、引言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着概念的对立、矛盾和对比的现象,反义词(antonym)就是用来反映这些现象或揭示事物本质的特有词汇。传统语义学上反义词的定义为"意义相反的词就是反义词。"
关键词:反义词 无标记项 传统语义学 英语词汇 特有词汇 有标记项 换位 形容词 互补 现实生活 
“(V)了”与“(V)的”的不对称和标记模式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年第12期25-25,共1页周博 
“(V)了”/“(V)的”是汉语时体范畴里的两个重要助词,多表示“已然义”。本节讨论时体助词“(V)了”与“(V)的”的不对称的性质,从标记理论的角度论证,证明时体助词“(V)了”是无标记项,“(v)的”是有标记项。
关键词:标记理论 不对称 体助词 无标记项 体范畴 有标记 汉语 已然 
“大小类”反义词有/无标记项语义的不对称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年第9期43-45,共3页陈艳华 
“大小类”反义词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在语义引中先后、语义发展程度、语义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对称。无标记项语义引中先于有标记项是主流;无标记项语义发展程度高于有标记项;无标记项语义范围大于有标记项。
关键词:“大小类”反义词 有标记项 无标记项 语义 不对称 
析“大小类”反义词“有/无标记项+X”语义的不对称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年第8期19-22,共4页陈艳华 
本文从历时与共时角度考察"大小类"反义词"有/无标记项"与同一语素构词语义的不对称现象。"有/无标记项+同一语素"的语义不对称主要表现在:构词时语义的不对称和构词后语义发展的不对称两方面。
关键词:大小类反义词 有标记项 无标记项 同一语素 语义 不对称 
标记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2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7期80-81,共2页张凤娜 
标记理论是以标记概念为基础,以“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基本特征为凭借来描述或剖析语言成分的不对称现象的语言学理论之一,是语言学中用以分析语言系统的一条重要原则。该理论是由布拉格学派的特鲁别茨柯依(Trubetskoy,N.S...
关键词:标记理论 英语阅读教学 语言学理论 不对称现象 布拉格学派 无标记项 语言系统 30年代 
哈萨克语量度形容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
《新疆社科信息》2008年第1期33-33,共1页杨洪建 马尔甫华(摘) 
从跨语言的角度对哈萨克语量度形容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进行了考察。指出在量度形容词的一对反义词中,积极成分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标记的,而消极成分则是有标记的;无标记项比有标记项的分布范围要大,使用频率也较高。同时指出了具...
关键词:标记现象 哈萨克语 有标记 形容词 量度 无标记项 分布范围 使用频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