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派

作品数:118被引量:12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漆永祥单国强辛一江王俊义孙晓辉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苏州市职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中后期广府画坛的吴派“文沈”风
《肇庆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张白露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23XYS002)。
广府是明清时期广州府的简称,作为岭南首邑的广州府辖顺德、南海、番禺、东莞、从化等15县,范围包括今珠三角大部分地区。明中后期,广府文人和画家频繁游学于吴门地区,带来了吴派“文沈”画风在广府画坛的影响和传播,随着广府文人和画...
关键词:明中后期 广府画坛 吴派“文沈” 山水画 黎民表 梁孜 文徵明 
“衰落”的浙、吴后期绘画与晚明江南画坛
《艺术探索》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肖洁 
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古代艺术类古籍批注整理与研究”(2024SJZD099)。
晚明初期,精英文人逐渐掌握审美风格的诠释权,符合他们审美趣味的吴派(前中期)和松江派山水画几乎成为晚明至清代的主流。大部分研究者以这些作品为切入点,自然而然地得出浙派与吴派后期绘画衰落的结论。然而,在松江派崛起的16世纪,浙...
关键词:浙派后期 吴派后期 董其昌 晚明江南画坛 
《吴派與清代的今文經學》序
《中国经学》2024年第2期207-213,共7页鄧秉元 
在近代,吴派經學不能説不被重視,章太炎早在1904年出版的《訄書(重刻本)·清儒》便已指出,清學真正“成學箸系統者,自乾隆朝始。一自吴,一自皖南。吴始惠棟,其學好博而尊聞。皖南始戴震,綜形名,任裁斷”。假如清楚章太炎早年曾心儀墨辯...
关键词:梁啓超 吴派 經學 皖派 章太炎 乾隆朝 梁漱溟先生 戴震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的仿古意识与“南北二宗论”(下)
《中国书画》2024年第6期4-9,共6页 范丽雅(译) 
三、吴派的继承与笔墨表现在《秋兴八景图册》中能见到众多古画的借用,但画风均属于吴派的淡彩画。对于吴派,董其昌一半持批判的态度,但实际上于他而言,吴派无疑是他身边最为熟悉的文人画风格[33]。从《纪游图册》(1592年,安徽省博物馆...
关键词:董其昌 淡彩画 文徽明 安徽省博物馆 文人画家 八景 吴派 早期作品 
经史统文与乾嘉吴派的诗文创作取向
《江苏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205-213,共9页王祥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乾嘉吴派经学与文学关系研究”(21CZW028)的阶段性成果。
吴派是清代学术史上最为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其尊汉学、重考据的学术理念,影响了乾嘉以后学术发展的走向。然自乾嘉起,学术界给予吴派经学研究以充分关注,却忽视吴门学者的诗文创作与史学考证,此举不仅误读了吴派的治学理路宗旨,同时遮...
关键词:吴派经术 诗文文学旨趣 创作取向 经史统文 
吴派古琴艺术馆
《华人时刊》2023年第11期34-35,共2页丁奇平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悠久、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2003 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古琴...
关键词:古琴艺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艺术馆 弹拨乐器 中华传统文化 七弦琴 内涵丰富 
品文伯仁《四万山水图》
《半月选读》2022年第24期40-42,共3页张菲亚 
明代中期,吴派风格自形成以来盛极一时,在画法上远探宋董巨,近追元代四家。与以往明代绘画所不同的是吴派山水属于文人画体系,被称为“利家”画。文伯仁,字德承,号五峰。作为吴派山水画家和文氏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文伯仁的山水画以清静...
关键词:明代绘画 色彩感 山水画 明代中期 吴派 利家 文人画 文伯仁 
苏州吴派琴禅传承源流及其艺术观探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12期38-40,共3页刘勇 杨璐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吴派琴禅音乐艺术观及其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SJA1453;苏州市职业大学研究性课程项目“吴派琴禅传承研究”,项目编号:SZDYKC-201104。
中华琴道文化源远流长,琴禅是中华琴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琴乐境界的制高点。琴禅的传承时间虽晚于道家琴、儒家琴,但其为琴道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可替代的。在历史上,琴禅传承尤以吴派琴禅传承为盛,而在近现代,吴派琴禅又以...
关键词:琴道 吴派琴禅 古琴 
惠栋情结与惠学接续——江藩《周易述补》论略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71-80,108,共11页王祥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乾嘉吴派经学与文学关系研究”(21CZW028)。
惠栋作《周易述》未竟而卒,江藩则继承惠栋《周易述》经解体例,疏释《鼎》至《未济》等十五卦与《序卦》《杂卦》二传,作《周易述补》。江藩《周易述补》一方面接续惠栋汉易学脉,强调易学象数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顺应惠栋身后汉易学研...
关键词:惠栋 惠学 吴派 江藩 《周易述补》 《周易述》 
论清代经学大师刘文淇的学派归属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81-89,共9页郭院林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仪征刘氏经学研究”(16ZD012)。
清末以来,学者讨论乾嘉汉学特色与区别时,往往按地域将学者纳入到不同派别。然而时至清代,扬州作为当时的水运枢纽,当地学者治学特色复杂。以经学大家刘文淇为例,他早年受学于皖籍学者,但治学推尊汉说,尚家法而信古训,与惠栋保持一致。...
关键词:刘文淇 经学 吴派 皖派 丛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