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之气

作品数:77被引量:10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其成宋红霞孙永辉贾振华齐向华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五脏之气”论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2025年第6期711-715,共5页王莉莉 马晓燕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
慢性肾衰竭(CRF)的病程较长,现代医学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近年来,中医对于治疗CRF及延缓其疾病进展取得诸多进展。中医认为CRF发病根本在肾气亏虚,精微外泄、浊毒内生,加之脾失健运,先后天不足、肺失宣肃,金水不生、肝失疏泄,藏泄失度、...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 五脏之气 脏腑辨证 
“五脏气争”病机特点
《农家致富》2024年第24期61-61,共1页吕海泉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能够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同时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身体电解质及维护酸碱平衡。临床研究表明,传统医学中的“五脏气争”辨证施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关键词:体内代谢产物 五脏气 传统医学 慢性肾病患者 生气通天论篇 五脏之气 气机 慢性肾衰竭 
咸味偏嗜与气相关性探讨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11期5733-5736,共4页白易灵 唐君芮 夏阳林 夏丽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2274384,No.8177438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气伤于味”,明确提出偏嗜之味可伤气。“咸”作为五味之一,其偏嗜对气亦有影响。据《黄帝内经》中对“咸”的详细论述,认为咸味属阴,在脏为肾,五行属水,可软坚,可涌泄,可润下,可寒凝,以“咸入肾”为基础...
关键词:咸味偏嗜 人体之气 五脏之气 六腑之气 《黄帝内经》 
吸嗅芳香,升清降浊强肺气
《中医健康养生》2024年第10期35-36,共2页周燕 张洁 沈潇 
肺是体内气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在肺内进行短暂停留后,再将浊气呼出,实现体内外的气体交换。《黄帝内经》提到:“诸气者,皆属于肺。”所谓“诸气”,就是指宗气、营气、卫气和真元之气等维持人体正常运行而不受...
关键词:升清降浊 阴气 五脏之气 卫气 布散 营气 气体交换 宗气 
李点基于“脾主五脏之气”辨治干眼经验
《中医学报》2024年第9期1950-1953,共4页黎桂花 李点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1004439043428)。
李点教授认为,干眼的发生与脾密切相关,“脾旺四时”,脾运健旺,气机升降有常、气血化生有源,五脏津液充足,则目珠润活。若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肝郁克脾、脾虚津亏,脾虚肺燥、目珠燥涩,脾肾失调,目失温润,皆可致白睛干涩。顾脾之法应用...
关键词:干眼 调和脾胃 “脾主五脏之气” 李点 
《黄帝内经》时间医学浅说
《养生月刊》2024年第8期762-763,共2页马凤岐 
时间医学,是现代医学与时间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研究生命现象的时间特点。《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言“藏气法时”,指人体的五脏之气生理活动与四时五行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从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规律,其...
关键词:人与天地相参 《黄帝内经》 五脏之气 时间生物学 现代医学 《内经》 生命现象 生理活动 
健康长寿十说
《家庭医学(上半月)》2024年第6期49-49,共1页李德志 
保持营养平衡者寿要健康长寿,首先要做好物质基础,就是在饮食上要保持足够的、全面的均衡营养。中医营养学家认为“五味合五脏之气”,脏腑病变时,内外物质交换失去平衡,在摄食上就会出现对五味的偏喜偏恶,故饮食疗法应“病随五味所宜”...
关键词:思想负担 健康长寿 脏腑病变 营养平衡 五脏之气 均衡营养 营养失调 物质交换 
基于络病理论从五脏之气络辨治双心疾病被引量: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年第5期953-956,960,共5页吴永青 宁博 李舒钰 葛腾 胡子恒 赵明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No.2018YFC1704204);陕西省省级院士工作站建设项目-吴以岭院士工作站,编号:陕组通字〔2019〕49号-30;陕西省名中医赵明君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2019007);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No.22JS005);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7SF-277);陕西省科协项目(No.2021PSL99);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研课题计划项目(No.2020YSGZZ001)。
双心疾病是临床多发疾病之一,以胸闷气短、心前区痛、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赵明君教授基于络病理论认为五脏之气络同双心疾病的病理状态密切相关。从五脏论治双心疾病,辨其主因五脏气机失调、络气失于濡养、脏腑功能...
关键词:双心疾病 络病理论 五脏 气络 络气虚滞/郁滞 
入伏湿热袭 冬病夏治正当时
《中医健康养生》2023年第7期23-25,共3页苏婉 
七月,有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此时正值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入伏后,大自然阳气极其旺盛,全国陆续进入潮湿又闷热的状态,人体容易出现不适。《黄帝内经》有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是说...
关键词:冬病夏治 五脏之气 《黄帝内经》 长生久视 顺应四时 养生 阳气 
五脏之气,调补有方
《健康养生》2023年第6期15-15,共1页虞晔 林志健(指导) 张其成(指导) 
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正是由于气的存在,才使得脏.腑运转起来。中医的气,是一种能量,是维持生命的一种动力。对人体而言,气的作用就像锅底的火。中医认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它是用气来贯通的。气“虚”了,会影响五脏功能。如何...
关键词:五脏功能 调补 五脏之气 中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