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遗传学技术

作品数:31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薛永权王琪王治东林仲武段程颖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辐射防护通讯》《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甘肃科技》《医学与哲学(B)》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利用邻近细胞遗传学技术揭示哺乳动物体内细胞间相互作用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23年第1期1-7,共7页张少华 赵欢 周斌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是多细胞生物的一项基本特征,解析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入了解多种生物学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领域内缺乏研究体内细胞互作的技术手段。该团队将人工合成Notch信号通路(synNotch)...
关键词:synNotch 细胞互作 邻近细胞遗传学 受体细胞 配体细胞 
细胞遗传学技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检验医学》2021年第10期1087-1089,共3页孙恒娟 杜成坎 蒋慧 邵静波 李红 张泓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为发病率占首位的小儿临床恶性血液肿瘤疾病。AL可以分为两大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儿童 
一例畸精症患者精子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分析
《新疆医学》2018年第5期567-568,共2页李维娟 王璐 孙健 阳娟 
1978年Rudak等采用异种体外授精技术首次制备出人精子染色体标本,能直接观察到精子全部染色体组成,但这一技术难度大,因此并未广泛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人精子 畸精症 染色体标本 细胞遗传学技术 患者 体外授精技术 间期细胞核 
辐射生物剂量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被引量:1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7年第10期799-804,共6页林仲武 王琪 王治东 
军队医学科技青年培育项目(15QNP089);全军后勤科研重大专项(AWS14C014)
辐射生物剂量学是放射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辐射生物剂量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为研发新一代剂量计奠定技术基础.以染色体畸变分析为代表的细胞遗传学方法作为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金标准方法,正向自动化、网络化分析发展,相关技术已...
关键词:辐射生物剂量计 细胞遗传学技术 Γ-H2AX 分子标志物 
综合运用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对一例X染色体着丝粒变异进行研究被引量:2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7年第6期932-933,共2页戴美珍 陈雪娇 郑瑞 章鸯 何哲航 章卫国 
目的探讨传统细胞遗传学技术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识别x染色体着丝粒变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胎儿及其父母行染色体核型分析、C显带、FISH检测,再应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对胎儿...
关键词:细胞遗传学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 X染色体着丝粒 
细胞遗传学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7年第4期139-140,共2页马朝琼 
近年来,随着围生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率的逐渐降低,产前诊断逐渐成为产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或出生前诊断,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对孕期胎儿性别及健康进行检测,防止具有严重遗传病、智力障碍及先天畸形的患儿出生。
关键词:产前诊断 细胞遗传学技术 应用 围生儿死亡率 出生缺陷率 出生前诊断 宫内诊断 胎儿性别 
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再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探索被引量:4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年第11期769-770,共2页滕孝静 王卫东 王凤 程鸣 谢建兰 周小鸽 
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是一种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标记有荧光素的探针与特异性的染色体和/或基因位点相结合,在细胞核中检测染色体和相应基因的变化[1]。 FISH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最准确、可...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切片 原位杂交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HER2基因 细胞遗传学技术 FISH技术 临床病理诊断 
比较MLPA与细胞遗传学技术在流产绒毛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9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4年第1期5-8,共4页王玮 李海波 刘敏娟 段程颖 毛君 孙健 丁杨 陈瑛 李红 
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BL2013019);苏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资助项目(No.SS08019)
目的对比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明确两种技术在流产绒毛样本检测中的效能,以期建立最优化的实验室检测方案。方法采集189例稽留流产绒毛样本,同步行MLPA(SALSA...
关键词:流产 绒毛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细胞遗传学 
mTOR信号途径与骨肉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3年第6期562-568,共7页赵加力 周全 杨惠林 
江苏省卫生科技重点项目(编号:H201254);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编号:HAS2013028)
骨肉瘤是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最常见的原发骨恶性肿瘤,每年的发病率约为3/100万[1],男女发病率约为1.5∶l。30年前,骨肉瘤仅限于手术治疗,截肢术占了大多数,大部分患者死于确诊后1年以内[2]。近年来,新辅助化疗的出现使患者的5年生...
关键词:骨肉瘤 信号途径 MTOR 细胞遗传学技术 骨恶性肿瘤 5年生存率 临床治疗效果 信号转导通路 
循环肿瘤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我们达到目标了吗?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3年第5期376-378,共3页Milica Kontic Miodrag Ognjanovic Dragana Jovanovic Simona Ognjanovic 朱珉 
早在140年前,人们就在患者循环系统中发现了与患者原发肿瘤细胞形态学相似的肿瘤细胞[1]。循环系统中的这些细胞很可能是患者原发肿瘤中脱落的,这个观点随着细胞遗传学技术的进步而得到了证实,表明这些循环细胞同样携带了原发肿瘤中...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临床应用 肿瘤细胞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技术 循环系统 原发肿瘤 基因突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