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喻性

作品数:24被引量:5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高淑平叶嘉莹郭建勋仲瑶刘润芳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交际》《民族论坛》《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文学遗产》更多>>
相关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徐克版《梁祝》中象喻性的电影悲剧表达
《戏剧之家》2024年第14期170-172,共3页曾仕瑶 
《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梁祝故事起源于晚唐,发展于宋,改编于元明清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内电影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梁祝故事被多次改编成电影。1994年由徐克导演的《梁祝》上映,电影中...
关键词:《梁祝》 电影叙事 悲剧 
《人·鬼·情》——一个女人的困境被引量:1
《电影》2022年第8期66-81,共16页戴锦华 
女性的主题一个女性的主题似乎首先是一个关于沉默的主题,它们始终是象喻性的:那是“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个被囚禁的、被迫沉默的、只有以仇恨之火将她的牢狱变为一片废墟的女人;关于她的一切和她的阐释是罗契斯特(男人)们给出的,她被...
关键词:疯女人 象喻性 自我陈述 话语权 牢狱 
《春望》的文本解读及产生背景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6期163-164,共2页何奕舒 李晓露 陈梅瑜 周日安(指导) 
杜甫的《春望》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叶嘉莹先生提出杜甫的诗在写实中具有象喻性。《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被困长安,由眼前之景所触动而写下的一首诗,其也具有象喻性。这与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息息相关。
关键词:杜甫 《春望》 象喻性 
杜甫诗中的象喻性探究
《学园》2017年第30期150-150,153,共2页张永影 
本文针对杜甫诗中的象喻性进行研究,分析了'象喻'的含义,认为'象喻'是外在事物和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详细描述了杜甫诗中的象喻特点。结合这些内容,还分析了杜甫诗词当中所描绘的情感,并且和王维和李商隐的诗句进行对比,最终突出杜甫...
关键词:写实 杜甫 象喻性 
侗医病名辨析被引量:7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年第11期39-43,共5页袁涛忠 郭伟伟 龙冬艳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黔省专合字(2010))141号);(黔省专合字(2011))81号)
本文回顾及分析了侗族传统医学疾病名称的内涵、命名方式,并对病名特色以及汉语翻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侗族传统的直观思维、象喻思维是侗医认知疾病的重要思维方式;侗医主要依据病人的主观不适、异常感觉或受病因损害作用后...
关键词:侗族医药 病名辨析 命名形式 象喻思维 直观象喻性 摹拟性 侗族传统文化 侗语固有词 汉语借词 汉语翻译 
浅谈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被引量:1
《现代交际》2015年第10期77-77,共1页谌宣晓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其诗歌以写实性居多,本文主要分析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
关键词:杜甫诗 写实 象喻性 
诗无达诂:象喻性阐释的双重内涵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X期54-55,共2页吴晓东 
"诗无达诂"产生于文本到接受这一过程之中,其内涵也包含了两部分内容。首先,这一命题指出了文本内涵具有不确定性,且文本的容量也具有无限性。同时,这一命题还反映了接受者面对"言不尽意"的文本时,几乎不可能完全把握作者之意,况且接受...
关键词:诗无达诂 言不尽意 文学接受 象喻性阐释 
试论符号学视角下象喻性书法术语的英译被引量:3
《中国翻译》2014年第6期93-98,共6页赵佳 
长久以来,中国人古已有之的"尚象"意识逐渐演变为体现艺术心理、审美取向和文化观念的"象喻"思维。在书画领域中,"象喻法"(即以具体的物象来譬喻事物)则突出表现为利用自然物象与书画笔墨异质同构的特点来喻拟笔墨的抽象之美。基于语言...
关键词:符号学 象喻 符号 能指 所指 喻底 跨域关联 
论杜诗中的神话意象
《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137-139,共3页殷满堂 
湖北省教育厅项目"杜甫对古代神话传说的理性化"(2009b199)的研究成果之一
杜甫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其作品不仅因其写实性而具有诗史价值,而且还包含了不少浪漫主义的元素,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对远古神话与传说的吸收与运用,杜甫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与手法,大量地吸收了古代神话传说,在写实中穿插着象...
关键词:杜诗 神话 传说 意象 象喻性 
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以《秋兴八首》前三首为例
《语文学习》2011年第3期50-52,共3页叶嘉莹 
我所说的“象喻”.不是西方所说的狭义的“象征”或“寓托”,它是有中国特色的,是把你的精神、感情、志意都结合在里边的一种写作方法。从我们对外物认识的层次来说,有感知、感动和感发这三个层次。
关键词:《秋兴八首》 象喻性 杜甫诗 写实 “象征” 中国特色 写作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