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据性

作品数:605被引量:1603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二占张保培王艾录曾利沙林正军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黑龙江大学盐城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汉字文化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汉字的理据性
《汉字文化》2024年第5期129-133,共5页王蔚 吴建明 刘磊 
从广义上说,中国语言学涵盖了汉语史、汉字学、音韵学、词汇、形态、句法和类型比较等方方面面的研究领域。文字在西方和国内有着不同的概念,因此如何向不同背景的西方读者系统介绍中国语言学里的汉字学成为了汉语学界内的研究重点。文...
关键词:中国语言学 汉字学 理据性 
哲学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教学浅析
《汉字文化》2022年第22期70-72,共3页魏敏 
2020年度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国际汉语教学‘金课化’研究——以初级汉字教学电子化为例”(编号:2020364);武汉科技大学“汉语读写”国际化一流本科课程项目(编号:202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汉字难学”,成为国际中文学习者汉语学习的“瓶颈”。本文尝试突破这个“瓶颈”,提出一种新的视角——哲学视角进行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汉字教学,分析了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教学的现状、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并做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哲学视角 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教学 理据性 立体性 
“特”的词义引申及文化阐释
《汉字文化》2019年第8期72-74,共3页杜慧杰 
"特"的本义训为"公牛",可引申为"单独""配偶""杰出"等义。不同的辞书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引申进行阐释,形成"特"不同的词义引申脉络。本文通过分析"特"的词义引申脉络,总结其词义引申的规律,探讨词义引申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内涵及词义引申的...
关键词: 词义引申 阴阳文化 祭祀文化 理据性 
汉字简化历程中构件元素的动态认知表征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18年第5期16-18,共3页陈诗语 
跳出繁简体演变的宏观囹圄,我们着眼于其微观构件的动态表征,以民族文化思维方式为基点,在融合传统语文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从现代语言学认知角度离析出了共性模态表征,即汉字简化历程中构件元素的动态认知表征在如下三方面:1.内向聚合的...
关键词:简化字 构件 认知表征 理据性 
现代汉字字符切分的分离性原则和理据性原则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09年第5期21-24,共4页仲崇山 
广东韩山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FC200503;项目名称:现代汉字性质的统计分析
本文讨论的字符,是指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学界一般把这种字符分成意符、音符和记号三类。粗略地说,跟字义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跟字音有联系的字符是音符,跟字音和字义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现代汉字字符的切分,指的是怎样从...
关键词:现代汉字 字符 切分 理据性 分离 意符 记号 音符 
从汉字的理据性看汉语编码的发展阶段
《汉字文化》2008年第6期41-42,32,共3页王枫 
杭州大学博士研究生何丹(1995)的学位论文《汉字二度成熟研究暨人类文字演变阶段和演变规律比较研究》中指出的“表音和表义是文字演变的两个不同的方向,而不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论点令人深受启发,这种表义表音文字平行发展而非...
关键词:编码机制 汉字 理据性 汉语 文字演变 表音文字 博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 
不仅仅是以讹传讹,习非为是——词汇发展中内容与形式的矛盾统一
《汉字文化》2008年第2期69-71,共3页谭飞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义是内核。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系统,其形式上具有特殊性,除语音外,字形也是个不可忽视的“物质外壳”。因此,汉语词汇发展中的一些规律具有特殊性。其中有个优势规则极大地影响着汉语词汇的发展,这就是人们...
关键词:词汇发展 内容与形式 矛盾统一 汉语词汇 文字系统 理据性 “非” “讹” 
汉字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被引量:20
《汉字文化》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李宝贵 
关键词:汉语语法 理据性 对外汉字教学 外国学生 学习 难点 外国人 人学 突出 
浅谈汉字构形的系统性
《汉字文化》1998年第2期47-48,46,共3页杨同用 
浅谈汉字构形的系统性杨同用如同拼音文字的字母排列有一定的规律一样,汉字的笔画、部件的排列也是有规则的。同历史上存在过的其他表意文字比较,汉字具有符号性强、整体感强这样两个突出的特点,尤其是隶变以后,汉字的这两个特点就...
关键词:汉字构形 系统性 理据性 形声字 《说文解字》 现行汉字 汉字的结构 表意文字 结构理据 识字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