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

作品数:1218被引量:452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芸王家新艾士薇袁洪敏林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现在是“恩施时间”——评谈骁的《恩施时间》
《文学教育》2016年第3期19-19,共1页魏天无 
谈骁的诗里有一股与他的年龄并不相称,却令我这样人过中年者熟悉的味道,那就是另一位80后作家林东林在书写中表达的:"身体的乡愁",腿和脚的乡愁。使谈骁显得老成持重的另一面,是他的诗具有粗犷大地般朴实的美,像他诗中还沾着泥土和...
关键词:林东 另一面 生存环境 逞强好胜 道存 个人履历 福楼拜 加缪 里尔克 令人 
德国文化对冯至《十四行集》的影响——兼评《冯至评传》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5年第2期130-134,共5页李羚瑞 
冯至在留学德国的五年时间里,大量接受了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的影响,也从里尔克、歌德等德国文学家身上汲取了养分。冯至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连同里尔克的"诗是经验"以及歌德的"蜕变论",灌注在他的《十四行集》中,完...
关键词:冯至 存在主义 《十四行集》 里尔克 歌德 
里尔克与中国现代新诗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3期120-128,共9页张岩泉 
作者主持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九叶诗派综论'【项目编号:CCNU12HO1003】的阶段性成果
里尔克是20世纪杰出的德语诗人,也是对中国现代新诗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从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中国诗人从'生疏'到'亲切'的译介过程,使里尔克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刻下了窄而深的印记;冯至、九叶诗人学习借鉴里尔克的诗学观念、诗歌艺...
关键词:里尔克 中国现代新诗 冯至 九叶诗人 
里尔克的诗学对存在主义的影响——以海德格尔、萨特为例被引量:3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1期112-118,共7页艾士薇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JA751025)
里尔克的现代派诗学对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思潮有着重大影响。里尔克的诗学直接促成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发生诗性思维的转向,同时它也间接地影响了萨特的文学创作和前期存在主义思想。不过,海德格尔与萨特在接受里尔克诗学的方式上...
关键词:里尔克 现代派诗学 海德格尔 萨特 存在主义 
矛盾中的诗意张力——里尔克《豹》之再解读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年第7期44-44,共1页沈凤蛟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名篇《豹——在巴黎植物园》,是一首充满矛盾的诗作。诗作中展现了一种形而上的精神矛盾,诗人把思想"知觉化",借助"笼中豹"这个矛盾的载体,由主体中心化转向主体客观化,用笼中豹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里尔克 矛盾 《豹》 解读 张力 诗意 生存困境 现代社会 
论里尔克的存在主义生命观被引量:2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1期212-215,共4页艾士薇 
本文从生死爱欲与孤独、恐惧两个方面,探讨了里尔克存在主义诗学的生命观。里尔克认为生与死是同一的,死亡是生存的组成部分,在生命的最内层。爱的最高境界是没有对象只有方向,它的最终目的是向世界敞开。性在里尔克看来,是一种向着顶...
关键词:里尔克 存在主义 生命观 生死爱欲 孤独与恐惧 
论里尔克的艺术观与语言观被引量:1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6期57-59,共3页艾士薇 
在无数读者的心目中,奥地利的里尔克是现代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他最早是经过中国诗人冯至的引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如今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国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他的两首经典诗作——《豹》和《严重时刻》,此外他...
关键词:里尔克 语言观 艺术观 高中语文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 《秋日》 精神贫困 孤独体验 
冯至与里尔克
《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84-87,共4页李永中 
本文以物为切入点,探讨德语现代作家里尔克在物与观看、物与经验,物与自我存在等方面对中国现代作家冯至的影响。文章认为,冯至对里尔克的接受经过了道家、佛禅思想的过滤并在二者之间游离。冯至没有走向超验的存在,而是着眼于对现实的...
关键词: 观看 存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