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

作品数:1218被引量:452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芸王家新艾士薇袁洪敏林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文学的艺术作品的二维结构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9期150-156,共7页罗曼·英加登 张振辉 
我们来看看密茨凯维奇这首诗。阿克曼草原我游进了一片辽阔的干海,我的马车像小船在绿荫中前行,穿过飕飕响着的牧场上的浪花,穿过花海,我走遍了那些长满了杂草的珊瑚岛。夜降临了,既没有路,也不见古墓,我仰望天空,要寻找为我指路的星星...
关键词:密茨凯维奇 《塔杜施先生》 里尔克 抒情主体 二维结构 
凤舞红尘后,此情可待否?——读《追逐爱的女人》
《外国文学动态》2005年第1期4-7,共4页叶隽 
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的折桂诺贝尔奖,自然刺激了人们对奥地利文学的兴趣。奥地利文学的荣耀,其实决非仅凭借一二获奖者而已,且不论其文学史上为世界文学增光添彩的维也纳现代派(扩展性概念),如施尼茨勒、霍夫曼斯塔尔,再如...
关键词:女人 奥地利 诺贝尔奖 世界文学 当代作家 获奖者 扩展性 现代派 维也纳 文学史 霍夫曼 卡夫卡 里尔克 人物 
里尔克后期诗歌中关于死亡的思考被引量:14
《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5-13,共9页李永平 
本文论述里尔克的死亡观。里尔克试图在对死亡意义的探究中 ,达到对真实存在的寻求。在里尔克看来 ,死亡是人存在的不可超越的可能性。只要有生命 ,同时就有死亡 ,生与死本质上是一体的。人的生存就是在“生与死”两个领域中不断滋养自...
关键词:死亡 文学评论 里尔克 后期创作 诗歌 
里尔克:"伟大诗歌的泉源"
《译林》2000年第3期188-194,共7页韩耀成 
  与卡夫卡一样,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赖纳·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也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德语也是他的母语.父亲曾当过军官,想在军事方面干出一番事业,但成就不大,后来还是当了铁路职员.……
里尔克的诗歌之路被引量:8
《文艺研究》1998年第5期45-53,共9页李永平 
文章主要从里尔克创作的三个时期入手,追寻诗人走向以诗与存在的同一为根本特征的"伟大歌唱"的漫长道路。在早期诗歌中,由于受当时诗歌经验的局限,特别是印象主义的影响,里尔克尚未从一个主观的、自我的世界中走出来,进入一个更为...
关键词:里尔克 诗歌 经验 存在 
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转折点上──冯至《十四行集》论被引量:1
《求是学刊》1995年第5期70-75,共6页汪剑钊 
关键词: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十四行集》 冯至 《北游及其他》 《十四行诗集》 存在主义 生命的意义 里尔克 浪漫美学 折点 
里尔克的艺术难题:诗与物被引量:2
《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第3期27-33,共7页李永平 
在诗人里尔克的全部创作中,诗与物的关系、诗对物的呼唤、以及物向心灵的“内在空间”的“无形的”回归是占主导地位的艺术难题。里尔克曾在《啊,诗人,你说,你做什么》一诗中写道:
关键词:里尔克 艺术难题 内在空间 主导 “物” 塞尚 罗丹 诗歌 荷尔德林 艺术哲学 
限制中方显能手——谈冯至先生的诗歌翻译
《世界文学》1991年第1期284-291,共8页高中甫 
冯至先生是一位著名诗人,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也是一位翻译家。他从不以翻译家自称,也极力否认自己是翻译家;他说自己在翻译上无建树可言。这自然都是谦逊之词。他早在20年代末期就开始零星地发表一些译作了。1928年他译的海涅《哈尔...
关键词:冯至 诗歌翻译 哈尔茨山游记 学识渊博 里尔克 原诗 译诗 海涅 诗译 花笺记 
外来的养分被引量:33
《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第2期3-8,共6页冯至 
我们与文学作品的接触,无论是本国的或是外国的,类似人际间的交往,有的很快就建立了友情,有的纵使经常见面,仍然陌生。友情也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朋友性格相近,志趣相投,所谓“有共同的语言”;一种是性格相反,却能从对方看到自己的...
关键词:外国文学 性格 文学作品 语言 比喻 养分 里尔克 朋友 《浮士德》 小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