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

作品数:1218被引量:452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芸王家新艾士薇袁洪敏林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北京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感物诗学:一个新的诗学类别的诞生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3年第4期156-176,共21页徐志鸿 
中西方思想史上有许多关于诗人感物作诗过程的诗学理论,虽然这些诗学理论属于同一类别,但至今尚未得到命名和理论总结。本文将其命名为感物诗学,并定义为一种探讨诗人感物作诗过程的诗学类别,由主体和客体两部分构成。为了确定感物诗学...
关键词:感物诗学 里尔克 物诗 刘勰 文心雕龙 王国维 
诗,生命的自我表达——臧答敬文东
《诗潮》2023年第7期109-114,共6页臧棣 敬文东 
敬文东:据我观察,您对诗的痴情胜过一切;您很可能是中国新诗史上运今为止产量最大的诗人。张枣和您相反,他发明的每种写法只出产一首诗。里尔克好像说过,假如我们每天坚持写诗,也许有朝一日我们会写出十行好诗。您怎样理解您、张枣和里...
关键词:里尔克 中国新诗史 张枣 敬文东 自我表达  
文本·情感结构·跨媒介——关于《我在哪儿错过了你》一书的对话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0年第2期127-137,共11页吴晓东 毛尖 贺桂梅 姜涛 洪子诚 
一、书的策划和编辑洪子诚(北京大学中文系):今天的活动由我来主持。我先介绍这本书策划编辑的一些情况。我参加中间美术馆的活动不止这一次,前年(2017年),卢迎华就邀请我加入他们组织的"重提自我批评"的主题活动。活动包括展览,并邀请...
关键词:《我在哪儿错过了你》 里尔克 洪子诚 吴晓东 情感结构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冯至《里尔克——为10周年祭日作》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9年第4期19-22,共4页贺桂梅 
我30 岁的时候,开始认真地阅读中国现代作家冯至20 世纪40 年代写就的一系列作品,他的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他翻译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和其他诗作,他的研究论文《里尔克——为...
关键词:里尔克 冯至 中国现代作家 《十四行集》 文学作品 青年诗人 文学青年 《伍子胥》 
张振华:《斗争与和谐: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阐释》
《哲学门》2017年第1期315-325,共11页冯嘉荟 
不同的哲学家呈现不同的理论面貌。有的哲学理论像层层建构的大厦,有的如思维的迷宫,而海德格尔后期哲学像山间的凉亭,置于其间的读者可以欣赏亭外的美景。但对于研究者而言,这并不算轻松愉悦之事。海德格尔后期的文本贯穿着早期希腊思...
关键词:荷尔德林 海德格尔 早期希腊 张振华 哲学理论 里尔克 箴言 
读书偶感
《绿叶》2008年第7期102-106,共5页朱孝远 
所谓的美,总是在最没有预料到的时间里出现。当你在不经意间翻开书本时,美开始启动。美的出现,带来了直觉的跳动,知觉的引导,感觉的自明。美的可理解性在于它能自然生成。当美在说话时,时间和空间开始集结,人也因此追问生存的意义。当然...
关键词:里尔克 梅尧臣 
冯至与歌德的《浮士德》——从靡非斯托非勒斯到海伦被引量:1
《国际汉学》2005年第1期266-289,共24页高利克 杨治宜 
如果我们研究冯至(1905—1993)的代表作品,不论是其创作还是批评文字,都会发现他是位委婉与简约的大师;其1941年以后所写的全部十四行诗都堪称卓越典范。我曾经在谈他献给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的《十四行集》之第十三首时,...
关键词:冯至 《浮士德》 斯托 十四行集 勒斯 里尔克 沃尔夫冈 欧里庇得斯 诗歌作品 虚无主义者 
《秋日》的孤独被引量:3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3年第6期17-21,共5页段从学 
关键词:《秋日》 诗歌 里尔克 德国 孤独感 艺术风格 
汉语中的里尔克被引量:9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33-37,共5页臧棣 
里尔克对中国现代诗人的影响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事件之一。从冯至开始,中国现代诗人以里尔克为范本努力建立一种涉及到心灵的奥秘、敏感和警觉的诗歌。无庸置疑,这种努力产生并凸现了新诗历史中的一种最有文化...
关键词:里尔克 现代主义 现代性 体验 精神性 浪漫主义 孤独 
严肃时代的自觉———论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潮对象征主义的反思和超越
《文学评论》1998年第5期122-132,共11页陈旭光 
本文认为,40年代的总体时代氛围是“严肃”。“严肃”的时代呼唤着现代主义诗歌对象征主义的自觉反思和力图超越,这种反思和超越暗合或受影响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趋势,也与新诗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紧密相关。象征主义的情绪...
关键词:象征主义 中国现代主义 里尔克 艾略特 中国新诗派 卞之琳 四十年代 浪漫主义 诗歌创作 后期象征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