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感

作品数:2753被引量:127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波雷戈路文彬陈晋欧阳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艺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雪堰丹青——尼玛泽仁的绘画艺术
《中华书画家》2024年第9期82-87,共6页沈秀峰 
是谁日夜仰望蓝天,是谁留下远古的呼唤?当世界各地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打量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去探寻藏民族博大的文化传统、顽强向上的精神世界时,无不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尼玛泽仁,十世班禅亲赐画师,用画笔描绘雪域高原,讴歌藏民...
关键词:尼玛泽仁 雪域高原 历史感 绘画艺术 民族 
一扇万象——中国美术馆藏扇画艺术展
《新华月报》2024年第1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中国的扇文化源远流长,在扇面上进行书画创作也有久远历史。今天,喜爱画扇、书扇、持扇、观扇、玩扇、藏扇的群体早已不限于专业的艺术家或藏家群体,而是拥有了更加广泛的受众基础。一手持扇,书画入眼,不仅让人感受到清风徐来的优游自在...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 扇面书画 书画创作 受众基础 历史感 扇画 艺术展 
民本意识的观念与浪漫主义的表达 原创粤剧《张九龄》的艺术探索与文化价值
《中国戏剧》2024年第6期31-32,共2页靳鹏飞 
作为一部展现“岭南第一名相”张九龄精神气度的历史题材戏曲作品,粤剧《张九龄》一反套路,选择了以“开凿梅岭”为创作题材,通过讲述张九龄开山拓路之艰难险阻的故事,塑造了一位以民为本、大善大美的股肱之臣的光辉形象。如何让《张九...
关键词:张九龄 艺术探索 民本意识 戏曲作品 历史感 个人情感 以民为本 历史题材 
心灵的风景:水彩创作自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第3期206-208,共3页赵龙 
现当代绘画的边界愈来愈模糊,但它对艺术家的要求却越发明晰,那就是要表现自我真实的生命体验。我一直使用水彩媒材进行创作,并且试图通过水彩创作去展现内心感受到的外在世界,以期在现当代的艺术生态中找寻属于自我的艺术表达方式。我...
关键词:表现自我 水彩创作 艺术创作 内心感受 艺术生态 外在世界 写生 历史感 
新时代对新疆舞蹈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
《文化产业》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古力米热·祖农 于洋洋 
民间舞蹈作为人们生活的根,有着极强的舞蹈语汇辨识度和浓重的历史感,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民间乐舞艺术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要想打造具有创新性的新疆传统舞蹈艺术系统,就必须将其与社会主义文学思潮有机结合起来,以便为当代艺...
关键词:舞蹈语汇 当代艺术 民间乐舞 民间舞蹈 历史感 文学思潮 艺术氛围 辨识度 
略论电影《封神第一部》的艺术特色及创新
《山东艺术》2023年第6期92-98,共7页王怡 
电影《封神第一部》导演乌尔善敏锐地抓住潜伏于原著文本的“殷替周兴”这一中国历史转折点,以武王姬发的英雄成长作为叙事主线。父子冲突贯穿于主人公个体成长与蜕变的整个过程。影片由此淡化了神的作用,凸显了以人为主体的史诗叙事。...
关键词:神话史诗类型 历史感 戏剧风格 诗性内涵 男性气质 
《四时之外》
《晚晴》2023年第11期81-81,共1页
“四时之外”四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也是造成中西艺术内在差异的本质方面。本书主要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发掘中国艺术在时间超越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
关键词:历史感 核心观念 内在差异 中西艺术 四时 艺术的发展 宇宙感 
当代艺术批评如何贯彻唯物史观?——重读1859年马克思、恩格斯致拉萨尔的信被引量:2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3年第1期266-279,446,共15页林玮 高懿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得以建立的基础,也应具有批评实践的指导意义。在1859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给拉萨尔的两封信中,唯物史观的批评化集中表现在三组概念上,即“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美学观点”与“史学观点”、“世界性”...
关键词:唯物史观 艺术批评 情感结构 历史感 
踏遍青山终不悔——记油画家王铁牛的艺术之路
《中国油画》2023年第1期7-12,共6页于晨 
王铁牛教授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的现实主义油画家之一,在全景画、大型美术创作和油画风景写生上,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王铁牛教授在历史画创作中凸显了他对激烈冲突的戏剧化场面的调控能力,他善于摆布画面中复杂的空间关系和人物关系...
关键词:历史氛围 艺术之路 主观感受 美术创作 王铁牛 油画家 踏遍青山 历史感 
精神的独步--评诗集《太阳与大海》
《长江文艺评论》2022年第1期102-104,共3页王新民 
诗歌是人类心灵这个无限阔达的“内宇宙”与客观世界“外宇宙”相契合的产物。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经年累月为诗歌所作的努力,就是为了保存历史的某种记忆,保存自己的价值和情感。诗歌艺术的人文价值,就在于它必须跟那个时代所产生的思想...
关键词:诗歌艺术 历史感 诗歌创作 难以捉摸 人文价值 人类心灵 本质联系 真实存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