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化

作品数:926被引量:1653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秀明程光炜陈晓明颜水生张立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南方文坛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化视域下的“人文精神讨论”及其评价——以“京沪”讨论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南方文坛》2023年第2期13-21,共9页陈璧君 吴秀明 
20世纪的众声喧哗已成为历史,但余音悠长。当我们站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节点,回溯20世纪80年代以迄于今四十多年的历史,尤其是文学在走出与革命及战争相伴随的“短20世纪”的历史——这一世纪如汪晖所言,起源于辛亥革命,结束于1989年,...
关键词:《废都》 新写实 文学事件 网络文学 民间写作 历史终结 文学大师 国学热 
“历史化”与探寻中国主体性的阐释学实践——贺桂梅《打开中国视野》与当代文学研究的新动向被引量:1
《南方文坛》2023年第1期81-88,共8页王晓平 
“历史化”近年来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口号。近日在中山大学召开的中国新文学学会第34届年会上,这一概念甚至以“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趋势”为题,成为年会的首要主题。参会学者阐述拓展历史化研究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新文学 阐释学 贺桂梅 中国主体性 中山大学 新动向 可能路径 
“先锋批评”的历史化及其时代担当--评崔庆蕾的文学批评
《南方文坛》2022年第5期38-40,共3页房伟 
崔庆蕾是文坛涌现出的一位新锐青年批评家。我们认识有十几年时间了。从年龄上讲,崔庆蕾是一名85后批评家,他有着山东人的朴实厚重,也有着很多青年学者身上没有的沉稳细腻。他的批评眼光独到却又温厚宽和,对作者多有“同情式理解”,兼...
关键词:文学批评 审美原则 时代担当 山东人 批评家 青年学者 眼光独到 先锋批评 
“历史化”与现当代文学史命名论争——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民国文学”为中心被引量:1
《南方文坛》2020年第4期40-46,共7页陈培浩 
将文学史视为某个时段文学从现象到本质的内在性关系的总体性叙述恐怕是一种理想化的思路。事实上,文学史更多是作为一门学科或知识体系存在。而且随着时代文化的潮汐及学科自我更新的压力,"文学史"知识体系必然不断发生着或宏观或微观...
关键词:民国文学 现当代文学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自我更新 内在性 总体性 命名 
历史化内在路径与父母形象重塑——以茅盾、柳青、杨沫子女追述为例
《南方文坛》2018年第4期39-45,共7页史婷婷 
如果说由“局外人”所书写的传记与追忆文章是一种历史化的外在路径,那么由作家/学者本人、弟子及亲属(或日“局内人”)所作的具有追述性质的文本则可视为一种独特的内在路径,后者在前者经典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化 形象重塑 路径 茅盾 父母 柳青 子女 杨沫 
在历史化中重寻批评的现实品格——由“新伤痕文学”想到的
《南方文坛》2017年第6期55-59,共5页房伟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学者杨庆祥,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了“新伤痕文学”相关话题,引起了学界热烈反响。杨庆祥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他有一种当下青年学者罕见的现实批判意识。当下的青年批评家,大多出身于学院,理论功底好,学...
关键词:伤痕文学 批评家 现实品格 历史化 青年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 批判意识 出身 
当代文学“历史化”命题与学科建设的自觉——兼谈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阅读印象被引量:3
《南方文坛》2017年第3期14-17,共4页杨洪承 
以当今人们约定俗成的“新中国的建立”为时限分界,即现代文学的结束当代文学的开始,我们一般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生成发展至今,也走过了六十余年的历史了。这期间,中国当代文学史经历了几轮不断的重写,无论是在文学史版本数量还是...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料 历史化 学科建设 吴秀明 印象 阅读 主编 
给杨晓帆写几句话
《南方文坛》2016年第5期29-30,共2页程光炜 
2007年秋天,我应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清华教授之邀,去该院励耘学术报告厅做一个名叫《当代文学的历史化》的讲座。当时只带着一份提纲,没有现成讲稿。未想这个粗糙简单的提纲,后来竟成为我系统思考当代文学史研究问题的一个起点。...
关键词:当代文学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2007年 学术报告厅 系统思考 张清华 文学院 历史化 
为历史而烦——《白鹿原》的乡土生命哲学及其叙事价值
《南方文坛》2013年第6期98-102,共5页段建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与新时期新时期主义文学>(编号11BZW02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编号10YJA751017)的中期论文
人是一种事业性的存在.人为什么样的事业操劳繁忙,在什么领域里创造自己平凡或神奇的业绩,就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国乡土社会中的所有生存者,虽然有所谓圣贤、凡愚之分,劳心劳力之别,但他们都为"历史"而繁忙,为"历史"而烦神.这里所说...
关键词:乡土社会 《白鹿原》 历史化 生命哲学 叙事 人生经验 价值 事业性 
“历史是精神的蒙难”——对当下文学史思维的思考
《南方文坛》2013年第4期22-25,共4页何同彬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1&ZD112
“假如没有文学史……”,陈平原先生做出这一假设的目的是为了“认真思考‘文学史’的生存处境和发展前景”,进而“直面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学教育’这一难题”。②但这一目的是否可以实现呢?正如他苦心孤诣地追怀古往今来的“文学课...
关键词:文学史 历史化 思维 精神 学术体系 生存处境 文学教育 教育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