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品格

作品数:56被引量:6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疆锋李圣传孙士聪杨俊蕾易燕明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阶层结构·符号隐喻·现实品格:科幻电影的反乌托邦辩证法
《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23年第4期61-68,共8页路鹃 付砾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G时代短视频生产与传播的网络安全引导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BXW108);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论研究项目“当影像撞上新闻:影像中的记者形象与媒介伦理观建构”(项目编号:记协科研字2020[001])的研究成果。
反乌托邦已经成为近年来科幻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叙事倾向,即通过对未来社会的灾难想象,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强烈反讽,尤其注重从人物、情节、空间的细节塑造凸显西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末世图景。隐喻基于可类比的叙事逻辑,为反乌托邦科幻...
关键词:反乌托邦 科幻电影 阶层对立 隐喻 现实主义 
虚构题材网络文学“现实转向”的实现路径被引量:1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常保青 陈海燕 
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虚构题材网络文学现实转向实现路径”(WLWX-2022012)。
在主流意识形态的鼓励、倡导下,虚构题材网络文学呈现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呼应主流价值、映射社会问题的“现实转向”趋势。作为最有影响力的题材类型,虚构题材网络文学从不缺乏对现实的关照,然而当下却面临短视频和免费阅读冲击下的...
关键词:网络文学 虚构题材 短视频 免费阅读 现实转向 现实品格 
阶层结构·符号隐喻·现实品格:科幻电影的反乌托邦辩证法被引量:6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1期112-119,128,共9页路鹃 付砾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G时代短视频生产与传播的网络安全引导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BXW108);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论研究项目“当影像撞上新闻:影像中的记者形象与媒介伦理观建构”(项目编号:记协科研字2020[001])的研究成果
反乌托邦已经成为近年来科幻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叙事倾向,即通过对未来社会的灾难想象,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强烈反讽,尤其注重从人物、情节、空间的细节塑造凸显西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末世图景。隐喻基于可类比的叙事逻辑,为反乌托邦科幻...
关键词:反乌托邦 科幻电影 阶层对立 隐喻 现实主义 
郑伯奇与新文学的大众化被引量:1
《新文学史料》2021年第2期55-61,共7页赵学勇 吕惠静 
文学大众化以探讨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学创作与大众生活的关系为核心,与百年中国思想启蒙、革命救亡、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从而呈现了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历史追求。由于"文以载道"的历史传统以及社会变革的客观情势的使然,文...
关键词:文学大众化 积极入世 思想启蒙 本土实践 郑伯奇 现代构建 文以载道 现实品格 
试析观音感应信仰的本土化及其现实品格
《法音》2021年第5期45-50,共6页黄家庭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佛教交流史”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ZDA239。
一、中土观音感应信仰的兴起随着佛教在东土的传播,观音菩萨也逐步为人们所熟知和信受。西晋太康七年(286),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其中的〈普门品〉为现存我国最早的观音信仰文献。姚秦时期,鸠摩罗什译出《妙法莲华经》,对观音信仰的...
关键词:《妙法莲华经》 观音信仰 现实品格 竺法护 《正法华经》 鸠摩罗什 普门品 姚秦 
通向及物的现实主义——论网络文学的现实转向被引量:9
《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1期167-175,共9页胡疆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9ZD02)。
中国网络文学呈现出"去浮游化"、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趋势,但转向现实题材创作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学必然会通向现实主义。中国网络文学具有特有的发展规律,其奇幻叙事展现出特殊的现实品格、深刻而鲜活的时代感和想象力,使得及物的现实主...
关键词:网络文学 现实品格 现实转向 及物的现实主义 
鲁迅杂文文体及审美属性的再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10期58-59,共2页赵顺宏 
既往的鲁迅杂文研究中,人们更多的是强调和突出鲁迅杂文感时应事的现实品格与战斗风姿,对于鲁迅杂文的讨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落入了一个带有限定意味的阐释框架:鲁迅的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个特殊品类,带有很强的现实性和论争品格。此后,...
关键词:鲁迅杂文 鲁迅的杂文 现代散文 现实品格 审美属性 抒情性 纯文学 杂文文体 
马克思主义文论对新时期中国民族文学研究的理论启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0期180-185,共6页彭成广 孙纪文 
新时期以来,我国民族文学研究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着对"民族""民族文学"等元概念缺乏明晰界定、对国家与民族之间的联动性关系认识存有不足、其研究方法路径仍需丰富多元等问题。以此,马克思主义文论能够为新时期中国民族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 民族文学研究 理论资源 现实品格 时代要求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本真意义与现实品格被引量:2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82-91,共10页唐斌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国家一般项目“杜威教育思想批评史(1896—2019年)”(BOA190042)。
杜威的教育思想“儿童中心论”,其中不少问题并非不证自明、广为人知。有些问题不时引发人们的论争,很有必要加以辨析,以消除不必要的误读、误判。由于关涉的要素众多,“儿童中心论”具有鲜明的“家族相似性”。国内外有关杜威是不是儿...
关键词:杜威 “儿童中心论” 进步教育 杜威学校 现实品格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品格
《中国哲学年鉴》2019年第1期299-300,共2页王海锋 
中国学术界改革开放40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品格的继承与发展,体现在三个层面:基础理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观的揭示;问题域层面对现实问题的学术表达;时代境遇中的面向现实的“问题”式分析。我们将在总结、概括、反思这三个...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品格 哲学批判 面向现实 现实观 问题域 现实品格 中国学术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