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生成

作品数:402被引量:1067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成旺孙远东杨凤城黄进种海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生成视域下元代苏轼书写的异质性
《励耘学刊》2024年第2期129-141,312,共14页宋春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专项项目“中国话语体系建构背景下‘符号人物’的文化传承与影视赋新研究”,项目编号:KYZX24A004。
元代以士人阶层为主要书写者的诗文类文献、以下层文人为主要书写者的杂剧类文献均将苏轼定位为文人,但在对苏轼人格境界的呈现与人生遭际的解读等方面却差异较大。在历史生成的视域下,元代苏轼书写的异质性,除却上承两宋以来对苏轼“...
关键词:苏轼 历史生成 文道离合 元代 
“现代”的摆渡:孙玉石“重建中国现代解诗学”的历史生成与文化理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23-132,共10页周子晗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话语的历史谱系与体系建构”(2024JZDZ046)阶段性成果。
新时期以后,面对《野草》及象征派、现代派等现代主义诗歌教学与研究中的“解诗”难题,孙玉石于1987年正式提出了“重建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主张,并完成了一系列解诗学的实践成果。联系孙玉石1959年参与编写《新诗发展概况》的切身经...
关键词:孙玉石 现代解诗学 朱自清 
“西安鲁迅”的多重面向与历史生成被引量:2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28-40,共13页姜彩燕 
文章综合运用日记、书信、手稿、回忆录、原始报刊史料及相关研究著述,对百年来有关“鲁迅在西安”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人的鲁迅、作家鲁迅、学者鲁迅、战士鲁迅等角度考察“西安鲁迅”的多重面向及其历史生成过程,揭示其背后所隐...
关键词:鲁迅 西安 多重面向 作家 学者 战士 
茅盾文学批评话语的历史生成——以新文学书评为视角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33-42,共10页陈树萍 顾金春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文学书评资料整理与研究”(20BZW136)。
1949年之前,茅盾的文学实践主要有三种方式,即编辑活动、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其新文学史观的建构与批评话语的生成皆有赖于此。作为及时性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书评清晰展现了茅盾文学观的动态生成。以新文学书评为视角,可见在从“沈雁...
关键词:茅盾 文学批评话语 历史生成 新文学书评 
“民族国家共同体”意识下的现代中国性别诗学观探析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31-39,共9页孙桂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项目编号:19FZWB032);山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M2021126)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中国性别诗学观是晚清民国时期伴随现代中国的形成而逐渐生成的,“民族国家共同体”意识是其独特之处。现代中国性别诗学观的生成与发展同时、同步、同向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建构,这既是一种时代的选择,也是女性解放的内在要求。“民...
关键词:“民族国家共同体” 现代中国性别诗学观 身份政治 历史生成 当代价值 
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自觉:历史生成与概念界定被引量:2
《社会科学辑刊》2023年第5期206-214,239,共10页包大为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军人才培育专项课题(青年英才培育课题)(22QNYC05ZD)。
在人类文明史的演变中,每一片乡土所积累的物质财富、日常经验、价值规范都在无声地培壅着相应的历史意识,而文艺则是对这种自然且自在的历史意识的再现与表达。在近代中国,文艺开始重新界定古今之辩的人性与价值,理性之反思、普遍之尊...
关键词:现代意识 现代化自觉 现代文艺 文学批评 
流水对概念的历史生成被引量:1
《华夏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39-48,共10页于燕婕 陈向春 
流水对概念的生成过程是古人对诗歌诗意表达和审美感受的不断再认识过程。自旧题王昌龄《诗格》提出"两句见意"开始,历经数百年,至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才明确提出流水对的概念,这一概念从清代开始被广泛使用。
关键词:流水对 概念 历史生成 
20世纪60年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生成——《公开的情书》史料研究(之一)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21年第10期18-25,共8页王逸凡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1970年3月中旬,3821名北京大学毕业生,迎来了自己分配离校的时刻(1),中文系学生刘青峰、化学系学生金观涛身在其列。就在他们前脚踏出象牙塔,足迹遍布中国农村工矿、基层边疆之际,同年6月,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
关键词:高等学校招生 考试制度 青年知识分子 请示报告 史料研究 刘青峰 中文系学生 北京大学 
渊源考辨与历史生成:论钱锺书“通感”说的多重形态转换被引量:2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90-97,共8页蒋童 钟厚涛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通感"的认知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通感"说是钱锺书首创,二是认为"通感"说为异域舶来品。本文在立足于渊源考辨、文本细读、版本参照与语境解析的基础上,对"通感"说的来龙去脉进行全面梳理,进而发现,"通感"说既非...
关键词:钱锺书 “通感” 渊源考辨 历史生成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及历史生成
《大观(论坛)》2020年第8期152-153,共2页唐红江 
对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分析,首先要对审美意识进行了解,并非对意识形态进行完全掌控,生命意识也是人在长期劳动和生存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审美意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增强对生活的感悟,人的生存感的多方面表现形式的融合成...
关键词:文学 审美意识形态 逻辑起点 历史生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