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应用

作品数:494被引量:1418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朱现民陈四清汪受传高希言郭立中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华中医药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圣济总录》鲜药汁的临证应用探析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5年第2期565-568,共4页于路游 杨金萍 刘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藏》提要编纂项目(No.KJS-ZHYZ-2018-014);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示范协同创新中心。
《圣济总录》中以鲜药汁组成的各种方剂,因其药鲜力宏、气味醇厚等药效特点,在主治病证中有其针对性,如鲜药汁滑窍通利之性尤其适宜中风昏闭证,其寒凉清爽之性能够有效针对血热出血证,当病位特殊或急性病及病势凶险时,更可专药专方,单...
关键词:《圣济总录》 鲜药汁 临证应用 
“脂膜”概念探究及现代临床意义发微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7期3271-3275,共5页田园硕 马雪颜 敖铁锋 刘铁钢 于河 秦雪颖 谷晓红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No.QYKJZD-SSW-SLH02-02)。
“脂膜”是一个兼具形态与功能的综合概念,其形态为“脂膜相附”的组织结构,位于半表半里,是“三焦”的形质,机体的水火之渎,发挥精微物质储存运输、表里脏腑联通等功能。若“脂膜”不利,影响机体气津畅通,易致病理产物壅塞、外邪伏留...
关键词:脂膜 三焦 脂肪组织 辨证 临证应用 
浅论胆胃同治临证运用十法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年第12期5842-5845,共4页张译之 张心平 郑红斌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项目(No.2020ZX002)。
基于胆胃同治理论的临床应用,归纳总结临床胆胃同病的治法为清胆和胃法、温胆降胃法、利胆和胃法、润胆益胃法、补胆温胃法、达胆和胃法、安胃疏胆法、清胃凉胆法、降胃抑胆法和通腑泄胆法十法,详细分析各治法的证治方药与加减应用,最...
关键词:  胆胃同治 治法 临证应用 
“经方服药法”临证应用被引量:1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年第7期3184-3187,共4页杨婉 张英栋 贺晨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后注详细记述了药物的服法及服药的注意事项,笔者注重用法本身,将其归纳、整理为“经方服药法”,其内容包括目标服药法、择时服药法、次数增减法、药量增减法、适寒温服法、药后调护法、药后禁忌法。笔者在临床...
关键词:经方服药法 中医临床 先其时 促其间 渐加以知为度 温粉粉之 
基于“药群”理论探讨传统中药穴位贴敷“四剂”药物组方思路及其临证应用被引量:1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年第5期2163-2166,共4页李旭豪 杨继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2174491)。
传统穴位贴敷疗法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但相对于内服汤药君臣佐使的组方指导原则,当前穴位贴敷疗法在药物组方层面仍缺乏整体性指导。基于“药群”理论,结合本疗法对贴敷药物组方的要求,文章提出“四剂”组方思路,以期进一步完善穴位贴...
关键词:穴位贴敷 药物组方 药群 四剂 
基于脉息术临证应用建中汤类方经验被引量:2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年第1期227-229,共3页张丰跃 李颖文 谭菲 何春香 张晓轩 杨志敏 李树森 
杨志敏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粤中医办函[2020]1号);广东省中医院扶阳流派工作室项目(No.2013KT1517),广东省中医院颜德馨膏方工作室(No.中医二院[2014]89号-6);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No.20194006)。
李树森老师所创“脉息术”根源于《黄帝内经》,以患者每分钟脉搏次数除以呼吸次数的比值为脉息比,脉息比<4者视作为少气,以小建中汤为主方进行治疗。杨志敏教授临证应用脉息术,将建中类方广泛运用于内外妇科疾病的诊治,对于疾病表现出...
关键词:长桑君脉法 脉息术 小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当归建中汤 前胡建中汤 
温胆汤类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证应用被引量:3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年第9期5193-5196,共4页伍照楚 张立山 孙放 蒋锋利 黄茂 
温胆汤具有理气化痰、调胆和胃、健脾安神的功效,其所适病机为气郁生痰、痰气相搏,全方温凉兼并,是治疗痰证的基础方。肺主气司呼吸,又朝百脉主治节,气与水病,皆上扰于肺。呼吸系统疾病常以咳嗽、咯痰及喘息为主要症状,其中痰是重要的...
关键词:温胆汤 痰热内扰 神志异常 脾胃失和 呼吸系统疾病 
皖派新安医家临证应用膏方特色浅析被引量:6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年第3期1629-1631,共3页郝文杰 杨文明 魏涛华 李祥 董薇 程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97382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No.2019XZZX-NB001);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2020xayx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医学人才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No.2013CB532001)。
皖派新安医家应用膏方特色鲜明,笔者通过阅读古籍文献的方法,对皖派新安医家代表医著中所用膏方进行研究,明确处方药物及配伍规律。发现皖派新安医家膏方的主要特点为“固本培元”,涵盖冬令进补、病后调复、不拘时令、临证疗疾等方面,...
关键词:新安医学 皖派 新安医家 膏方 特色 临床应用 
针灸疗法在古代疫病防治中的应用与诊疗思路探讨被引量:6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年第5期2464-2467,共4页徐一菲 庄宛滢 毛萌 杨星哲 马乾 温乔 王若冲 云小雯 李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新冠肺炎防控应急专项(No.2020-JYB-YJ-009)。
基于针灸疗法在古代疫病防治文献记载中的广泛应用与显著疗效,文章拟检索相关医理、医话与医案,梳理不同针灸干预手段在疫病预防、治疗、康复各阶段中的应用,并探讨其理论依据与诊疗思路。针灸疗法多样,艾灸芳香驱邪、回阳扶正,针刺疏...
关键词:疫病 针灸 文献研究 传染病 诊疗思路 临证应用 预防 康复 
明清医家湿热型眼病理论述要与临证应用被引量:2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年第4期2152-2154,共3页丁辛 吕文亮 杨光 孙易娜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计划资助项目(No.2017RXZ001);湖北中医药大学“青苗计划”项目(No.2017ZZX025);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2017年度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No.鄂卫生计生通[2017]20号);湖北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青年项目(No.ZY2019Q012)。
明清时代的眼科医家已经对湿热型眼病有了明确的认识,但因未经系统整理,不易于当今临床工作者甄别与运用。湿热型眼病范围广泛,易双眼发病,易复发,病程缠绵;其病灶处以黄色为主,分泌物多;易致视觉形色异常,易致内障型和免疫型眼病。在...
关键词:湿热 眼病 理论探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