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陆碰撞

作品数:50被引量:1157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赵文津高锐肖序常李秋生滕吉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江西地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质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学前缘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青藏高原陆-陆碰撞与地壳生长的深部过程被引量:19
《地学前缘》2022年第2期14-27,共14页高锐 周卉 卢占武 郭晓玉 李文辉 王海燕 李洪强 熊小松 黄兴富 徐啸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213,41574091,41590863,41874102);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2016YFC0600301);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117ZT07Z066);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南海深部地球物理创新团队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16);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项目(SinoProbe-02)。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使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地壳增厚并生长扩展。探测青藏高原深部结构,揭露两个大陆如何碰撞以及碰撞如何使大陆变形的过程,是对全球关切的科学奥秘的探索。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是打开这个科学奥秘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喜马拉雅-青藏高原 陆-陆碰撞 大陆俯冲 深部过程 深地震反射剖面 
白垩纪羌塘地体西南缘的陆-陆碰撞:来自班怒带西段的花岗岩约束被引量:1
《地学前缘》2022年第2期416-430,共15页付顺 赵应权 王进军 余瑜 朱迎堂 傅星喆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803)”项目。
羌塘地体西南缘布木错—雄巴日—羌多—赛登地区分布着大量呈岩株或岩枝状的中酸性基性侵入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点是低SiO_(2)(67.99%~73.32%)、高Al_(2)O_(3)(12.82%~15.02%),属于过铝质花岗岩,里特曼指数(2.09~2.63)σ<3.3,属钙碱性...
关键词:白垩纪 羌塘地体 班怒带 陆陆碰撞 花岗岩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1.90~1.80 Ga陆-陆碰撞作用:来自胶北地体花岗-绿岩带的证据被引量:1
《地学前缘》2021年第6期295-317,共23页石康兴 王长明 杜斌 陈奇 祝佳萱 饶世成 段泓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A07148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2080);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经费项目(MSFGPMR2018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652017223)。
胶北地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其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岩石组合包括斜长角闪岩、TTG片麻岩、花岗闪长岩、片岩和表壳岩等,显示出典型的花岗绿岩带岩石系列特征,这一岩石系列对了解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以及微陆块碰撞拼合过程具有重...
关键词:U-PB年代学 LU-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胶北地体 陆-陆碰撞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青藏高原陆-陆碰撞与地壳生长的深部过程被引量:6
《地学前缘》2021年第5期320-336,共17页GAO Rui ZHOU Hui GUO Xiaoyu LU Zhanwu LI Wenhui WANG Haiyan LI Hongqiang XIONG Xiaosong HUANG Xingfu XU Xiao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使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地壳增厚和生长扩展。探测青藏高原深部结构,揭露两个大陆如何碰撞,碰撞如何使大陆变形的过程,是全球关切的科学奥秘。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是打开这个科学奥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20多年...
关键词:喜马拉雅-青藏高原 陆陆碰撞 大陆俯冲 深部过程 深地震反射剖面 
地壳对接消减带和叠接消减带与陆-陆碰撞造山和俯冲增生造山:来自侵入岩构造组合的记录被引量:7
《地学前缘》2016年第6期34-41,共8页邓晋福 刘翠 狄永军 冯艳芳 苏尚国 肖庆辉 赵国春 戴蒙 段培新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专题"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火成岩地球化学填图"(DD20160123-01);"中国岩浆岩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图件编制(侵入岩)";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中地调研合同(2014)第169号);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4020901;121201121075)
从地壳对接消减带与地壳叠接消减带的概念出发,讨论了板块构造岩浆旋回,俯冲增生造山和陆-陆碰撞造山分别对应于板块会聚构造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造山作用;讨论了俯冲增生造山的结构样式,主要由俯冲增生杂岩和岩浆弧构成;陆-陆碰撞造山指...
关键词:地壳叠接消减带与对接消减带 板块构造岩浆旋回 俯冲增生造山与陆-陆碰撞造山 中国大陆的拼合组装 
碰撞带倾角和摩擦系数对陆-陆碰撞变形的影响
《地学前缘》2006年第3期44-53,共10页陆诗阔 蔡永恩 丁林 刘金朝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3-SW-1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4013;40504015);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4126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03743)
借助一个简单的大陆与大陆碰撞模型,即把两个大陆的碰撞简化为两个粘弹性块体的碰撞,两个块体之间的不连续变形面对应两个大陆之间的碰撞断裂带,运用三维粘弹性拉格朗日非连续变形有限元(LDDA)方法,通过分析模型中不连续变形面的...
关键词:陆-陆碰撞 粘弹性块体 不连续变形面 碰撞断裂带 倾角 摩擦系数 
中国区域成矿研究的若干问题及其与陆-陆碰撞的关系被引量:45
《地学前缘》2002年第4期319-328,共10页陈衍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9672 119;49972 0 3 5 );国家九五攀登 3 9号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和重点研究项目"天山紧缺矿床成矿规律
在中国区域成矿作用研究中 ,遇到诸多重大问题 ,如 :(1)中国东部属于环太平洋地区之一 ,但为什么热液矿床大规模成矿时代不同于环太平洋的新生代 ,而爆发于中生代的燕山期 ?(2 )中国陆区经历了 >3.0Ga的演化 ,为什么大规模成矿作用在东...
关键词:中国陆区 区域成矿 重大问题 碰撞造山 
北祁连造山带的形成与背景被引量:185
《地学前缘》1999年第4期223-230,共8页葛肖虹 刘俊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北祁连山是发育在新元古代大陆克拉通背景上的板内造山带,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构造发展阶段:(1) 早古生代是克拉通裂解的拗拉槽而不是大洋盆地,其西延部受阿尔金断裂左行错移约350 ~400 km ,对应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满加...
关键词:克拉通裂解 拗拉槽 祁连山西延 陆-陆碰撞 
陆-陆碰撞造山带动力学成因机制的物理模拟实验被引量:12
《地学前缘》1999年第4期397-406,共10页单家增 李继亮 肖文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报道了利用自行研制的GJ1 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实施的陆 陆碰撞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动力学过程的最新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陆 陆碰撞是岩石圈或地壳缩短和增厚的主要机制之一。在地幔对流派生的拖曳力和板块相互运动产生的压缩力...
关键词:陆-陆碰撞 造山带 动力学 成因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