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居民

作品数:28被引量:17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万辉张文何桂培张彦于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特区经济》《生态经济》《甘肃高师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旅游目的地居民内部品牌化:量表开发与实证检验
《旅游科学》2024年第12期54-75,共22页张辉 贲国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居民视角的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内部品牌化研究”(71974214)。
在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型的现实背景下,目的地居民作为与游客接触非常广泛和深入的群体,在目的地品牌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现有研究尚缺乏一个能够体现居民重要性的综合概念,文章在借鉴服务企业内部品牌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关键词:内部品牌化 目的地品牌化 地方公民行为 居民 量表开发 
基于旅游影响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居民福祉综合评价
《甘肃高师学报》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蔡国英 罗壹馨 马金莲 
2023年度甘肃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青年博士支持项目“甘肃民族地区旅游感知对人类福祉与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2023QB-061);2023年度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兰州旅游景区等级提升路径与对策研究”(23-B67)。
旅游目的地居民福祉的持续提升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临夏回族自治州八坊十三巷景区为案例地,从旅游影响感知视角,探讨了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福祉的影响,得到结论:居民福祉水平差异较大;从旅游影响感知来看,居民对旅游发...
关键词:旅游影响感知 居民福祉 八坊十三巷景区 
中外文化交流对旅游目的地居民文化认同的影响
《旅游世界(下半月)》2024年第1期4-5,共2页李栋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的活动,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旅游目的地居民在与外来游客的互动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这对他们的文化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中外文化交流的现状(一)...
关键词:当地居民 丽江古城 中外文化交流 旅游目的地 文化认同 游客 文化自信 纳西族 
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形成机制——基于MOA模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经济问题》2023年第6期96-105,共10页龙春凤 单军 柴啸森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居民目的地品牌大使行为的形成机制与培育策略研究”(2019BS079);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居民目的地品牌大使行为研究:结构维度、形成机理及旅游者响应机制”(20YJC79009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公平视阈下我国景区-社区冲突演化机理与治理模式研究”(20BGL160)。
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是推动目的地品牌化的重要途径。基于拓展的MOA模型,运用SEM分析方法,从动机、机会、能力、品牌认同等方面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动机层面,责任感、自豪感、个人获益对旅游...
关键词:品牌大使行为 品牌认同 MOA理论 
基于社会表征理论的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研究——以湖南省通道县侗族村寨为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5-22,共8页张曼 
湖南省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游客心理及行为意向调控的决策机制与优化”(XSP22YBC309)。
基于社会表征理论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通道县侗族村寨居民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感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居民对旅游业带来的经济、环境以及社区影响的感知正向影响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感知;但居民对旅游业带来的利益冲突的...
关键词:旅游开发 居民感知 旅游目的地 民族村寨旅游 基层治理 
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与价值共创行为研究——基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被引量:3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52-59,共8页唐静 许雅晗 涂精华 
文化和旅游部专业研究生重点研究扶持项目(WLRCY2019-035)。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积极情绪扩建理论的双重视角,构建旅游目的地居民价值共创行为的研究模型,分析主观幸福感在旅游影响感知与价值共创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旅游经济影响感知和旅游环境影响感知显著正向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的...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居民 旅游影响感知 价值共创行为 主观幸福感 
旅游目的地居民地方感:理论、方法与研究热点被引量:7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73-84,153,共13页余志远 赵星会 李淼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大学生海外志愿者公益旅游支持与保障体系研究:体验的视角”(LN2019Q58);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典型旅游地的旅游场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LN2017QN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居民地方感领域的研究在深化认识“人—地”关系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对构建旅游地方感研究体系具有重大贡献。针对国外旅游研究领域以居民地方感为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和梳理,可较为系统性地回顾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可...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居民 地方感 地方依恋 地方认同 文献综述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综述
《风景名胜》2020年第3期0290-0291,共2页容浩 
旅游是一把 " 双刃剑 ",它在创造经济收益、促进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可能改变甚至恶化旅游地固有的经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状态,给旅游地带来诸多性质和程度不同的影响,旅游的快速发展势必会给当地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而...
关键词:目的地居民 旅游影响 影响感知 
旅游目的地居民本土休闲文化与地方实践——以云南丽江为例被引量:9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65-72,共8页孙九霞 王学基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5ZDB1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道路空间中的旅游流动性实践研究:过程、影响与意义”(项目编号:19YJCZH175)
以云南丽江为例,基于对本地文化精英和普通居民、政府工作人员、外来经营者、游客等不同主体的调研和焦点小组访谈资料,在分析丽江本土休闲文化的表征与实践的基础上,探讨旅游地的本土休闲文化与地方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丽江的本土休...
关键词:本土休闲 地方实践 地方建构 旅游发展 丽江 
基于扎根理论的武汉市旅游亲和力构成研究被引量:6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第6期98-103,共6页王艳 郭清霞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3YJA630024)
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亲和力从根本上看既是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质量的关键,也是目的地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对来过武汉旅游的游客进行访谈搜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研究发现:(1)旅游...
关键词:旅游亲和力 扎根理论 旅游目的地居民 构成模型 武汉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