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热病

作品数:17被引量: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章学文杨大亮吴越杨志忠杨华更多>>
相关机构: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金田》《译林》《芒种(下半月)》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罗马热病》中女性延宕的主体身份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2期138-141,145,共5页宋楠 
《罗马热病》传达了美国作家伊迪斯·沃顿对20世纪前期女性问题的关切。身体作为主体建构的重要维度,彰显着女性不同时期主体性质的差异和嬗变。小说中女性身体既受困又抵抗的姿态彰显出女性主体的矛盾特征;最终子辈以身体自由为表征方...
关键词:伊迪斯·沃顿 《罗马热病》 主体建构 身体 
《罗马热病》中的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
《海外英语》2019年第6期209-210,共2页聂盼婷 
该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解读伊迪丝·华顿的《罗马热病》中艾莉达和格蕾丝的伦理身份及伦理选择。该文首先分析老纽约上层阶级的伦理环境,然后剖析艾莉达和格蕾丝的伦理身份变化,最后研究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合来解读她们的伦理选...
关键词:罗马热病 伦理环境 伦理身份 伦理选择 
解读沃顿小说《罗马热病》中的“空白”
《北方文学(下)》2018年第4期84-84,共1页张玲 
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为重要的女性小说家伊迪丝·沃顿的短篇小说《罗马热病》在叙事进程中给读者留下了许多空白,作家通过文本空白的设置,不断向读者发出召唤,呼唤读者参与思考文本。以沃尔夫冈·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为基础剖析小...
关键词:空白 罗马热病 沃尔夫冈·伊瑟尔 读者反应 
趋向出人意料的进程:艾迪斯·华顿的《罗马热病》被引量:1
《长江学术》2016年第4期87-94,共8页詹姆斯.费伦 何佳韦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M570656)的部分成果
艾迪斯·华顿的短篇小说《罗马热病》的修辞效果主要来自它出人意料的结尾,即故事中的格蕾丝·安思丽对另一主人公阿丽达·司雷德在末尾告解:她的聪明伶俐的女儿格蕾丝·芭芭拉并非她和丈夫所生,而是阿丽达的丈夫所生。出人意料的结尾...
关键词:华顿 罗马热病 进程 伦理判断 阐释判断 
华顿夫人短篇小说《罗马热病》的叙述视角被引量:1
《语言教育》2016年第3期78-82,88,共6页李向晖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青年英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ETP13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根据Paul Simpson(1993)对叙述视角的分类,探讨华顿夫人的短篇小说《罗马热病》如何通过视角的选择有效地控制读者与故事的距离,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故事的真相有所猜想和期待,但并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直到在结尾处真相大白的时刻...
关键词:《罗马热病》 华顿夫人 视角 结尾 
《罗马热病》中的女性主义象征
《芒种(下半月)》2014年第1期93-94,共2页阎爽 程雨丝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一位著名风俗小说家,她出身于纽约豪门,家庭名列纽约400家大族之一。显赫的家世不仅为她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也为她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华顿夫人的作品大多以老纽约的上层社会为场...
关键词:女性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象征 罗马 教育条件 上层社会 城市贵族 小说家 
没有胜者的战争——简论《罗马热病》中的悲剧原因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年第3期53-53,87,共2页韦海秋 华燕 
《罗马热病》是关于两个上流社会女性斗争的悲哀故事,本文从艾丽达和格丽斯的谈话中揭示两人之间多年的斗争,两人都深深地患有"罗马热病"。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两人悲剧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在父权社会中失去自我,依附于男性。最后文章指出...
关键词:斗争 《罗马热病》 悲剧 觉醒 
论伊迪斯·华顿短篇小说《罗马热》中的象征
《金田》2012年第9期42-42,共1页谢金 
《罗马热》是美国女作家伊迪斯·华顿著名短篇小说之一,故事讲述了25年后在罗马重逢的两位旧时密友的爱恨情仇。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精心配以"罗马热病"、"针织物"、"主人公"、以及"罗马剧场"等象征意象,推...
关键词:罗马热病 针织 主人公 罗马广场 象征 
“密友”之间的暗战——评《罗马热病》的文体特征被引量:3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56-59,共4页杨志忠 
美国作家伊迪斯·沃顿的著名短篇小说《罗马热病》,以罗马城为背景,通过两个中年妇女多年后再次在罗马相聚时对过去二人之间发生的一场博弈的回忆,以象征与隐喻、对照与反衬的表现手法,逐步揭开两个主人公各自埋藏于内心深处的秘密,进...
关键词:暗战 象征 隐喻 对照 
从女性批评角度浅析《罗马热病》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1期38-39,共2页焦璐 
本文以《罗马热病》为例进行文本分析,从女性批评角度来分析其中两位女主人公,作家通过细腻描写,塑造了因嫉妒而丧失理智的女性形象,揭示了西方社会男权意识形态下女性的情感生活和婚姻状态,以及女性之间的嫉妒和由此带来的后果,批判了...
关键词:伊迪丝·华顿 热病 女性批评 男权意识 自我觉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