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藏

作品数:15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梁江梁江张国珍梁江陈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青岛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艺术探索》《中国书画》《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读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鲁迅的美术鉴藏与国立北京大学校徽设计寻绎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年第12期156-158,共3页吕冰 
国立北京大学校徽由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鲁迅设计。该校徽设计的历史文化背景、形态特征以及它与鲁迅所热衷的美术鉴藏和设计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校徽的设计不仅反映了国立北京大学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彰显了北大独特的人文精神和...
关键词:鲁迅 美术鉴藏 北京大学 校徽设计 
宫廷庋藏蔚为大观——中国美术鉴藏源流之五·明清时期
《中国美术》2011年第5期140-143,共4页梁江 
明代画家人数比前朝有较大的增加,艺事亦盛;然而明人学风荒疏,内府库藏书画文物的管理制度也不甚严格,连内府收藏也无系统的著录文献可查考,后世因此难以确知其全貌。根据《本朝内监所藏画目》等资料,可推知明内廷的收藏尚有一定规模。...
关键词:明清时期 中国美术 宫廷 艺术品收藏 古代书画 源流 鉴藏 《石渠宝笈》 
文物盛衰起落系于国运——中国美术鉴藏源流之四·宋元时期
《中国美术》2011年第4期138-141,共4页梁江 
宋代虽重文抑武,但在文化上却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如王国维先生所说:"故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宋代皇室之收藏筑基于收西蜀、南唐皇室收藏;又因历代皇帝皆重视搜求,到宣和年间编纂了《宣和睿...
关键词:宋元时期 中国美术 《芙蓉锦鸡图》 源流 鉴藏 国运 盛衰 文物 
搜访、庋藏和整饬名物的盛期——中国美术鉴藏源流之三·隋唐时期
《中国美术》2011年第3期140-140,共1页梁江 
隋唐两朝官府藏品的搜求和庋藏,是在结束了南北分裂对峙的大一统政体下进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样一个基本的前提,意味着朝廷的搜求不仅能直达天下,而且规摸、效率方面也无可比拟。天下的书画宝物名器精品源源不断地汇聚于皇室"秘...
关键词:隋唐时期 中国美术 源流 鉴藏 名物 整饬 书画家 藏品 
水火兵燹 劫运难逃——中国美术鉴藏源流之二·秦汉魏晋六朝
《中国美术》2011年第2期138-141,共4页梁江 
"图画之妙,爰自秦汉。"秦汉时期,社会对绘画作品产生了大量需求,作画开始成为受到关注的社会化专门职业,宫廷职业画家队伍的形成,上层文人开始参与绘画,提高了绘画的水准,汉代的皇家美术收藏曾达到相当的规模,"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
关键词:中国美术 秦汉时期 魏晋六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 绘画作品 源流 鉴藏 职业画家 
我国最早的鉴藏和艺术品交易记录——中国美术鉴藏源流之一·先秦时期
《中国美术》2011年第1期144-147,共4页梁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更拥有辉煌灿烂的艺术史。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人们开始大规模地涉足美术品收藏和投资领域,并引发了收藏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真正全面地了解美术鉴藏,就不能仅关注作品的真伪...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 艺术品市场 鉴藏 先秦时期 交易 源流 决定性作用 美术史论家 
走向大众的美术鉴藏——《光明网上讲坛》访美术史论家梁江
《美术》2011年第1期107-109,共3页刘炼 王莉 
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美术史论家梁江先生历经数年撰写的《中国美术鉴藏史稿》年初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是目前所见的中国第一部美术鉴藏史。2010年9月,《光明网上讲坛》邀请梁江先生作嘉宾,就梁江先生的新著《中国美术鉴藏史稿》作了...
关键词:美术史论家 鉴藏 讲坛 大众 中国美术馆 文物出版社 2010年 中国艺术 
从“收藏热”到美术鉴藏的学科建构
《读书》2010年第6期82-84,共3页李冠燕 
盛世兴收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及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艺术收藏成为社会热点,而且越来越热。近些年,涉足美术鉴藏的新闻媒体及书刊著述不断增多,一些书店还开设了鉴藏书刊专柜。
关键词:艺术收藏 鉴藏 美术 学科 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 艺术市场 社会经济 
开河之先 以史明鉴——读梁江《中国美术鉴藏史稿》
《中国书画》2010年第5期116-116,共1页陈栒 
《中国美术鉴藏史稿》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钩沉中国美术鉴定与收藏演进的专史。它的问世,是美术收藏成为社会重要活动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繁荣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热潮现状下的一种冷静反思。正如作者梁江在书中对这种...
关键词:中国美术 鉴藏 社会发展 市场经济 社会现象 学术建设 泡沫化 收藏 
水火兵燹 劫运难逃——中国美术鉴藏源流之秦汉魏晋六朝
《中国书画》2004年第9期78-80,共3页梁江 
"图画之妙,爱自秦汉,可得而记。降于魏晋,代不乏贤",这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话,总而言之,秦汉美术的种种开拓性之功,是值得大书一笔的。秦汉绘画承续着战国美术,尤其战国壁画的传统发展而来。除了纪实、装饰的需要,政治教化功用...
关键词:中国美术 《历代名画记》 鉴藏 张彦远 车骑出行 乐舞百戏 政治教化 社会生活内容 火烧阿房宫 魏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