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代词

作品数:24被引量:4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徐四海夏锡骏洪波程邦雄钱宗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远程教育杂志》《文学教育(中)》《中国语文》《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出土文献看上古汉语对称代词“而”的若干问题
《中国语文》2021年第4期480-489,512,共11页蔡一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3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9M651394);特别资助项目(2021T140132)的阶段性成果。
上古汉语中"而"的对称代词用法,过去受限于材料,认识一直很含糊。不少学者主张读如"尔",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用同"乃",前者也是当前出土文献研究者最流行的看法。随着古文字材料不断增多,出现这种"而"的文例也越加丰富。本文对出土和传世...
关键词:上古汉语 对称代词    出土文献 
动态对等视角下《牡丹亭·惊梦》非典型 对称代词翻译分析
《下一代》2020年第9期0144-0145,共2页王丹阳 
古代汉语当中的称谓语丰富多样。本文重点关注了《牡丹亭·惊梦》一折中的部分非典型对称代词,并从动态对等角度对汪榕培与许渊冲、许明的译本做了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非典型对称代词 《牡丹亭·惊梦》 动态对等 
《论语》对称称谓的分布及其语用分析
《神州》2018年第23期62-63,共2页罗晴 
不同于现代汉语,先秦时期的对称称谓十分丰富。本文通过对《论语》中三种典型的对称称谓进行研究,分别统计对称代词“尔”“女”、对称礼貌式称谓“子”及称名和称字三种对称方式的分布,并对其语用功能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论语 对称称谓 对称代词 称名 分布 语用 
“奴”的指称嬗变被引量:1
《文学教育(中)》2013年第5期70-71,共2页陈翠珠 
"奴"是汉语中一个出现较早的名词,最初指女奴,不久通指奴隶。中间的发展几经嬗变,曾作对称代词,又作自称代词。到现代汉语中,"奴"最终还是回归到其本义——指奴隶、奴仆。本文就"奴"的几次嬗变作一个历时的考论,理本溯源,以期弄清"奴"...
关键词: 指称 嬗变 对称代词 自称代词 
《说苑》对称代词研究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38-40,共3页颜丽 
通过对汉代重要典籍《说苑》对称代词的定量定性分析,认为“汝”是最主要的对称代词,功能较为完备,主要做主语、宾语;“女”用例为仿古;“尔”主要做定语;“若”初现衰微;“而”代词用例仍旧很少。
关键词:《说苑》 对称代词      
古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三题被引量:2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51-54,共4页徐四海 夏锡骏 
古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有“尔、汝、女、而、乃、若、戎、子”等八个。“子”很早就失去了尊称的意味,而具备一般代词的所有特点,是普通代词。方言的影响,加上古代汉语假借字、通假字的活跃,是造成古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多至八个的原因。
关键词:古代汉语 第二人称代词 对称代词“子” 
《南齐书》中对称代词的语体层次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28-30,共3页黎平 
《南齐书》中对称代词系统错综复杂,通过离析它们的语体层次,可以看出这种情况其实是不同的语体层次相互影响、叠加的结果。
关键词:《南齐书》 对称代词 语体 
《楚辞》的人称代词被引量:1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73-77,共5页陈明富 张鹏丽 
《楚辞》的人称代词可分四类,即:自称代词、对称代词、他称代词、己身称代词。通过对其用法的分析,可看出大部分人称代词的用法能反映出先秦人称代词的基本用法,也有些代词的某些用法在先秦典籍中不常用甚至用法罕见。对《楚辞》的代词...
关键词:楚辞 人称代词 自称代词 对称代词 他称代词 己身称代词 
先秦汉语中对称代词使用情况综考被引量:2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第1期49-51,共3页黎方云 
“女(汝)”“而”“尔“乃”“子”是先秦《尚书》《左传》《孟子》《荀子》等文献中主要的对称代词。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对称代词的感情色彩也随之改变。
关键词:汉语 先秦时期 对称代词 语法功能 语用学 
先秦汉语对称代词“尔”“女(汝)”“而”“乃”的分别被引量:16
《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30-37,共8页洪波 
本文以《左传》为主要材料研究上古汉语对称代词“尔”“女(汝)”“而”“乃”的分别。结论是:上古汉语对称代词“尔”“女(汝)”“而”“乃”与第一人称代词“我”“余(予)”“吾”“朕”一样,存在着表义功能的差异,“尔”是通...
关键词:上古汉语 对称代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