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勘

作品数:285被引量:31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王继红陈明龙国富张幼军姜南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医药文化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八)
《中医药文化》2019年第3期79-88,共10页陈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与南亚的文学与文化交流研究”(16JJD750002)
主要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萨折罗娑(白胶香)和苜蓿,并简要辨析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医疗中的主要用法。
关键词: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萨折罗娑 白胶香 苜蓿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七)
《中医药文化》2019年第2期65-75,共11页陈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与南亚的文学与文化交流研究"(16JJD750002)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了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么覩笼誐药(枸櫞果)和跋者(菖蒲),并辨析了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医疗中的主要用法。
关键词: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枸櫞果 菖蒲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六)被引量:1
《中医药文化》2018年第6期25-32,共8页陈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与南亚的文学与文化交流研究"(16JJD750002)
主要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龙华须(那伽鸡萨罗)和细豆蔻(苏泣迷罗),并简要辨析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医疗中的主要用法。
关键词: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龙华须 苏泣迷罗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五)被引量:1
《中医药文化》2018年第5期31-36,共6页陈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与南亚的文学与文化交流研究"(16JJD750002)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了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尸利沙和阿吒留洒根,并简要辨析了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医疗中的主要用法。
关键词: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尸利沙 阿吒留洒根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四)被引量:2
《中医药文化》2018年第4期50-64,共15页陈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与南亚的文学与文化交流研究"(16JJD750002)
通过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三组天竺药名——毕履阳愚、郁金和郁金香,研究指出其在丝绸之路医学史研究上的价值。
关键词: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毕履阳愚 郁金 郁金香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三)
《中医药文化》2018年第3期14-21,共8页陈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与南亚的文学与文化交流研究”(16JJD75002)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牛黄(瞿卢折娜、胡嚧遮那、卢遮那)和芥子,指出其在丝绸之路医学史研究上的价值。
关键词: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牛黄 胡嚧遮那 芥子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二)被引量:1
《中医药文化》2018年第2期28-34,共7页陈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与南亚的文学与文化交流研究"(16JJD75 0002)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了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牛膝(阿波末利伽草)和婆罗门皂荚(王树与阿勒勃),并简要指出了其在丝绸之路医学史研究上的价值。
关键词: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阿波末利伽草 王树 阿勒勃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一)被引量:2
《中医药文化》2018年第1期39-46,共8页陈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与南亚的文学与文化交流研究"(16JJD750002)
在搜集相关梵汉文本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梵汉对勘或比较的方法,将记载了天竺药名的汉译佛经的多种版本(含写本与刻本)、与之对应的西域写经、尤其是原典文献(包括梵文佛经、梵文医书等)等进行对比,揭示马香草(婆罗门参、阿输乾陀)、摩那叱...
关键词: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马香草 婆罗门参 阿输乾陀 摩那叱罗 帝释手草香 因达罗波尼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