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期

作品数:193被引量:465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汤志波李治安李新峰刁书仁赵玉田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前期剑川州的地方治理:以土官赵海墓碑、志文为中心
《红河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75-79,共5页范文博 张飞 
洪武二十三年(1390),剑川始设流官通判,当地的武职土官也直接参与到地方治理中,是明代典型的“土流并治”地区,以杨仰谟为代表的流官和以赵海为代表的土官在处理地方事务的合作中也建立了深厚的私人感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土官在地方治...
关键词:土流并治 明前期 剑川州 佛教阿吒力派 
明前期台阁寿序的文体实践与生命话语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许云瀚 
明初社会经济逐渐发展,长寿现象逐渐增多,台阁寿序也逐渐繁荣。台阁寿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兼有族谱序和行状的特点。寿序将个人叙事寓于家族叙事,在为人物纪传的同时侧重作者个人观点的表达。台阁寿序反映出台阁作家的生命观和现世精...
关键词:台阁 寿序 生命观 权力关系 
为何宋朝鼓励海外贸易,明朝却厉行海禁
《文史博览》2025年第1期47-47,共1页吴钩 
宋朝与明朝(特别是明前期)对待海外贸易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在宋朝,整个海岸线都对外开放。宋政府欢迎海外蕃商前来大宋做生意,也鼓励宋朝海商到海外经商。为管理海外贸易,宋政府在沿海大港口设“市舶司”,在小一些的港口设二级机构“...
关键词:海外贸易 市舶司 海上贸易 二级机构 市场秩序 明前期 白银 港口 
士绅、僧人与平民的三种金鸡桥叙述——明前期泉州社会的“变”与“不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4年第10期146-159,164,共15页杨园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启计划”“泉州多元文化传统的发展与中华文明包容性研究”(2024QQJH146)的资助。
现存成化年间由泉州士绅和僧人撰写的两种金鸡桥重修碑记,以及天顺年间晋江下游平民的金鸡水利计划文本,是理解明前期泉州社会的重要线索。朱鉴等士绅推重辉煌的宋元历史记忆,定浩等僧人凸显僧人参与公共事务的传统,王廷慎的计划则反映...
关键词:明代 泉州 金鸡桥 区域社会史 
试析明前期东北边疆的经略政策——以永宁寺碑文为中心
《今古文创》2024年第22期70-72,共3页何倩 
明朝在东北地区的奴儿干敕建了永宁寺,并先后刻写了《永宁寺记》与《重建永宁寺记》。这些碑文反映了当时明朝对东北边疆的经略政策:政治上“因俗而治、以夷治夷”、经济上“广设驿站,鼓励朝贡”、文化上“怀之以德,以夏变夷”。通过这...
关键词:明朝 东北地区 永宁寺碑文 经略政策 
明前期(1368—1464)土司司所志輯録
《历史文献》2023年第1期557-586,共30页黄偉 
明清時期,土司轄區作爲一種政區,同府州廳縣一樣被納入王朝修志體系。但如今留存的土司司所志多爲清代纂修志書,①數量稀少,且方志書目、提要多有未記,現今僅見湖北存《卯峒司志》,湖南存《永順宣慰司志》《添平所志》《麻寮所志》《桑...
关键词:宣慰司 明前期 思明府 州志 思陵 九姓 志略 麻寮所 
明前期东南沿海省城卫之比较
《军事历史研究》2023年第6期1-13,共13页刘正刚 吴庆 
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明代军事立法及其实践研究”(23AZS009)
明前期在东南沿海浙、闽、粤的省城杭州、福州、广州设卫,其数量由北向南依次为二卫、三卫、四卫。各省省城卫的兵丁主要由从征、归附、垛集等构成,但每卫的军人和武职数量不等。受地理环境及地方时势影响,三省省城的卫在军事职能上不...
关键词:明前期 军事 省城 卫所 
“性情之正”:明前期理学思潮中的杜诗价值取向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93-97,共5页张慧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宋元明杜诗学理论嬗变研究”(16CZW026)。
在明前期,杜诗被推为“性情之正”的代表,被视为接近正风、正雅的典范和台阁体文臣“鸣盛”追求的样板。这与明初程朱理学大兴,汉儒诗教观复兴有很大关系。台阁体文臣有的在杜诗中体认了正风、正雅的精神,由此理解了其与唐代盛世的关系...
关键词:杜诗 明代 性情之正 理学思想 
明前期广西东部的“动乱”性质、治理策略与民族分布格局的变动被引量: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67-176,共10页任建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历史上的西南少数民族政权与国家整合研究”(项目编号:LSYZD21010)的阶段性成果。
宋元时期,两广流官地区形成了省地与徭峒并存的“民-瑶”二元结构。元明以来,来自桂西地区的掌握农耕技术的僮人群体在种种机缘情况下不断向桂东地区迁徙,并逐步在地化。桂东地区原有的“民-瑶”二元结构被迅速打破。明前期,桂东地方官...
关键词:明前期 广西东部   边疆治理政策 
明前期广西编户人口流失的根源与后果被引量: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99-109,共11页任建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历史上的西南少数民族政权与国家整合研究”(LSYZD21010)。
明初西南地区的户籍登记包含了大量非汉人口,但官府对这些人口的控制比较薄弱。以广西为例,在洪武、永乐之际的地方动乱中,产生了大量编户脱籍与里甲归并的现象。编户流失的结果,是有籍的编户变成了无籍的瑶僮,登记的民田成为了无主的...
关键词:广西 里甲制 瑶僮 卫所 余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