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

作品数:2023被引量:2351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园许苏民汤开建莎日娜杨国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史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清之际封建与郡县之辨再探——权力、利益与道德之间被引量:6
《文史哲》2018年第3期44-55,共12页鱼宏亮 
封建、郡县之辨,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一个特别重要的议题,涉及古代国家权力与资源如何分配、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界限的问题。既然郡县已经成为秦汉以来牢不可破的国家政体,那么其弊端也时时显露、为害。在缺乏新的政治哲学资源的时...
关键词:郡县论 封建论 义利之辨 自治 顾炎武 黄宗羲 
明清之际即墨黄氏家族的政治劫难及其诗风转变被引量:3
《文史哲》2016年第3期105-115,167,共11页王小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之际山左诗人家族群体研究"(08BZW040)的阶段性成果
即墨黄氏是山左东莱地区的仕宦兼文学大族,明朝灭亡以后,该家族成员往往怀有遗民情结。清康熙初年,黄氏家族遭到"黄培诗狱案"的迫害,牵动京、省、州、县四级官府,涉及二百余人,还牵连到著名思想家兼诗人顾炎武。这个案件的审理对即墨黄...
关键词:黄氏家族 文字狱案 诗风转变 
明清之际的历史选择被引量:4
《文史哲》2006年第3期132-137,共6页陈生玺 
在三方角逐的明清之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呈现出多种可能性并存的多元化走向,明王朝、李自成和关外的清军,都具备成为胜利者的历史机遇。历史最终以满清定鼎中原而尘埃落定,明朝和李自成多次错误的主动的历史选择,发挥了相当的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明清之际 李自成 历史选择 政治格局 多元化 崇祯 吴三桂 
从知识史的视角看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被引量:3
《文史哲》2003年第4期34-40,共7页仲伟民 
对明清之际西学影响的评价 ,分歧的焦点在于 ,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是否真正传入了中国 ,它与19世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有没有直接的关联。从知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 ,能给我们较大启发。 15至 18世纪 ,中西知识差距表现在天文学、地理学、数...
关键词:明清之际 西学 传教士 知识史 
归有光与明清之际的学风转变被引量:3
《文史哲》2001年第5期43-49,共7页孙之梅 
嘉、隆时期 ,归有光高扬起经学上反对宋明理学、文学上反对拟古的两面大旗 ,触动了意识形态最敏感的两个方面。进而又剖析了学风赖以产生的制度层面的原因 ,指出科举制度败坏了学风 ,腐蚀了读书人的道德 ,加速了官场吏治的腐败。归有光...
关键词:归有光 学风转变 钱谦益 顾炎武 
论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被引量:12
《文史哲》2001年第4期44-50,共7页王杰 
明清之际,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价值理念产生了激烈的冲击,在批判宋明理学和西学传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的经世实学思潮。反对经学空谈心性,主张实学,实行实用,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
关键词:明清 经世实学 理学 西学 经学 
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
《文史哲》1999年第2期128-128,共1页汪学群 
由中国实学研究会、河南省行政学院、中原宋学研究会、开封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河南开封大学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四国及台湾、香港地区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明清实学 东亚 中国实学 经世致用之学 中国学者 述要 明清之际 精神文明建设 逻辑范畴体系 
张维华自传被引量:2
《文史哲》1994年第6期41-45,共5页
张维华自传我的祖籍是山东省寿光县。1902年12月17日,我出生于当地一个贫寒的小农家庭。曾祖父原本姓董,为其姨母张家抱养,所以就姓了张。在宗法社会里,抱养的孩子被称作养子或义子,社会地位很低,如同秦汉时的“赘婿”。...
关键词:齐鲁大学 研究生 明清之际 中西文化交流 哈佛燕京学社 中国历史 顾颉刚 佛郎机 孔府档案 文化大革命 
刘大櫆的散文理论被引量:1
《文史哲》1993年第4期84-89,共6页刘守安 
作为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大櫆在方苞“义法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古文学派的散文理论。在散文的艺术规律方面,他所独创的“能事论”超越了“文以载道”的“工兵论”,真正确立了散文所独具的艺术价值。在散文的创作要素方面,他...
关键词:艺术价值 历史意义 明清之际 古文字 散文理论 散文艺术 史记 桐城派 艺术风格 左传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的天主教儒学化
《文史哲》1992年第2期3-10,共8页陈卫平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入我国。为了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而又避免与儒学的冲突,西方传教士进行了天主教儒学化的尝试。“合儒”和“补儒”是这种尝试的主要内容。“合儒”即从先秦儒家经典中摘出与天主教相似的词句、段落,以证明两者的相互契合...
关键词:天主教 西方传教士 儒学化 明清之际 利玛窦 上帝 信仰主义 佛教 儒家经典 造物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