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以来

作品数:105被引量:895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翦知湣杨楚鹏宋友桂刘耕年邹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古气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末次冰期以来青州黄土光释光测年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被引量:2
《地球环境学报》2022年第3期281-295,共15页赵秋月 臧凯旋 彭淑贞 周锐 范念念 丁敏 方慜 吉春雯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MD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2353,41888101);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LQG2134);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9IEF0505)。
黄河下游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鲁中黄土-古土壤沉积,是记录东亚季风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山东青州邵庄黄土剖面粗颗粒石英(63—90μm)光释光年代和磁化率、粒度、色度以及主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1)邵庄黄土末次冰期以来((51.3±2.5)—(8.1...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 古土壤 古气候 邵庄黄土 化学蚀变指数 
末次冰期以来辽东半岛风沙沉积的粒度端元特征与古气候演变研究被引量:14
《第四纪研究》2022年第2期338-349,共12页王思齐 魏东岚 张威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19-ZD-0475);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180550389)共同资助。
辽东半岛风沙沉积位于东亚季风区边缘和海陆交界地带,对研究东亚季风演化、海平面升降变化、古气候环境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参数化端元分析模型对辽东半岛整体厚320 cm的风沙沉积剖面的粒度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反映沉积动力特征的...
关键词:风沙沉积 端元分析 OSL测年 古气候演变 
天山末次冰期以来干旱化过程的冰川证据被引量:3
《冰川冻土》2018年第3期434-447,共14页肖菁 刘耕年 聂振宇 陈艺鑫 彭旭 刘蓓蓓 韩业松 崔之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82;40971002;41230743)资助
依据天山7个有确切年代学资料的典型地区进行冰川面积和平衡线高度等重建,揭示天山地区末次冰期以来冰川经历的扩张和收缩过程。冰川规模在MIS 4~MIS 3大幅度扩张,形成大规模的复合型山谷冰川和山麓冰川;MIS 2冰川扩张显著,但远不及MIS ...
关键词:天山 末次冰期 冰川物质平衡线 古气候变化 
末次冰期以来夏藏滩滑坡湖湖相沉积粒度特征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3
《第四纪研究》2017年第3期624-632,共9页殷志强 秦小光 魏刚 武新宁 魏占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2333、41372187和41172158)资助 y
青藏高原东北缘末次冰期以来气候波动反映的干湿变化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该地区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相同,即氧同位素偶数阶段气候表现为冷干、奇数阶段表现为暖湿,但有学者持与此相反的观点。笔者在对区内积石山和拉脊山围限的尖扎...
关键词:末次冰期 黄河上游夏藏滩 滑坡湖 湖相沉积 粒度特征 
末次冰期以来新疆伊犁黄土的稀土元素特征及环境演变被引量:11
《第四纪研究》2017年第1期14-24,共11页陈秀玲 李金婵 方红 朱甜英 黄雨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02149、41572162和U1405231)、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批准号:132861KYS20160002)和中国科学院交叉创新团队项目(批准号:中国科学院人字〈2013〉47号)以及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项目(批准号:2014R1034-2)共同资助.致谢 感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宋友桂研究员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以及其研究生在样品采集和整理方面提供的帮助;感谢杨美芳编辑对本文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和提供的耐心帮助.
西风环流是北大西洋气候区和东亚季风气候区之间的联系纽带,研究西风环流是深入研究东亚季风和高低纬气候遥相关的重要补充和延续,也是全球气候变化机制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疆伊犁盆地常年深受西风环流影响,盆地内黄土是研究西风...
关键词:西风环流 伊犁黄土 稀土元素 古气候 
末次冰期以来日本海陆源沉积的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对海平面和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4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第2期75-86,共12页邹建军 石学法 刘焱光 刘季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31002;40710069004;40606016)
通过对日本海Ulleung盆地KCES-1岩心中的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粒度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沉积物来源及其控制因素。结合地层年代模型,恢复了研究区48ka以来的古环境记录。结果显示,日本海Ulleung盆地沉积物以陆源碎屑为主,沉积物中主微量...
关键词:主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末次冰期 古气候 日本海 
柴达木盆地尕海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3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第2期111-119,共9页陈碧珊 潘安定 张元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187)
以尕海湖DG02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的粒度数据,结合岩性、孢粉特征,分析其粒度特征及近11000aBP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发现,尕海湖沉积物记录了该区域湖泊水体逐渐上升又逐渐减少的过程,气候环境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1)...
关键词:粒度特征 湖泊沉积物 古气候环境 末次冰期以来 尕海湖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北部物源及古环境变化的有机地球化学记录被引量:17
《第四纪研究》2008年第3期407-413,共7页周斌 郑洪波 杨文光 李丽 王慧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7CB8159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621063);科技部"中荷科技联盟"项目(批准号:2004CB720506);中国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060400676)共同资助
摘要文章在AMS^14C定年的基础上建立了南海北部MD05—2905钻孔(20°08.17’N,117°21.61’E)末次冰期以来有机地球化学记录的时间序列,利用其中的正构烷烃、甾醇和烯酮等有机分子标志物对南海北坡25ka以来沉积物物源、气候环境变...
关键词:南海北部 有机分子标记物 物源 海平面 古气候环境 
南海西南陆坡末次冰期以来的浮游有孔虫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5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第6期1-8,共8页吴庐山 朱照宇 邱燕 陈芳 陈超云 钟和贤 周厚云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MSGL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2077);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9991100011011)
对南海西南陆坡区SA08—34柱状样浮游有孔虫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并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FP-12E计算各样品所代表的海水表层古温度(SST),结合^14C测年和CaCO3分析结果,揭示了该海域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海洋学特征。末次冰期以来SST具有...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 海水表层温度 末次冰期 “新仙女木”事件 HEINRICH事件 南海 
末次冰期以来冲绳海槽北部古气候变化的孢粉记录被引量:10
《海洋学报》2006年第1期85-91,共7页陈金霞 张德玉 张文卿 李铁刚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3-SW-2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90411014)
通过分析冲绳海槽北部CSH1柱状样的孢粉组合,重建了海槽区邻近岛屿末次冰期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史.将所测岩心的孢粉记录从下到上分为三期:Ⅰ期为热带山地针叶林的繁盛期,松属及亚热带高山的常绿针叶林含量较高,气候干燥温暖;Ⅱ...
关键词:末次冰期 孢粉 古气候 新仙女木事件 HEINRICH事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