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作品数:1310被引量:35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柏俊才陈治勇聂永华王文倩刘玉玺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勇担大任的木兰
《少儿国学》2025年第5期8-9,共2页庞贝 
在战场上保家卫国、奋勇杀敌,这历来被视作男子的责任。可是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木兰的女子,她在危急时刻毅然代父从军,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人人称颂的英雄。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北朝民歌《木兰诗》就展现了她的传...
关键词:北朝民歌 《木兰诗》 传奇经历 代父从军 赫赫战功 木兰 叹息声 保家卫国 
矛盾·铺陈·距离——《木兰诗》叙事张力的三重奏
《语文教学之友》2025年第1期25-27,共3页陈龙锁 
花木兰这一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形象与中国文学作品中贤良淑德、顺从奉献的传统女性形象并不完全相同。南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由矛盾、铺陈和距离构成的叙事张力,为深度解读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叙事张力 木兰诗 矛盾 铺陈 距离 
可汗大点兵(上)
《高中生之友》2024年第24期27-30,共4页郑骁锋 
假如将文学作品纳入世界史的视野,那么很多不同国别的经典之间,都将产生微妙的联系。《尼伯龙根之歌》,一部打造了德意志民族性格的英雄史诗,被称为德语版的《伊利亚特》。《木兰诗》,中国北朝民歌,将一段女儿替父从军的传奇演绎得回肠...
关键词:《伊利亚特》 《尼伯龙根之歌》 英雄史诗 北朝民歌 德意志民族 《木兰诗》 文学作品 世界史 
韦庄:乱世花间词,弦上黄莺语
《时代青年(悦读)》2024年第12期58-59,共2页艾公子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已,长安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人,唐末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人物,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秦妇吟》 韦庄 花间词 温庭筠 《浣花集》 《木兰诗》 花间派 
北魏、东魏、北齐时期的鲜卑文学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71-76,共6页魏雪涛 
鲜卑文学是北朝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民歌、军歌、诗歌,以及史诗为文体,在北魏初期形成了繁荣的鲜卑文学潮流。由于北魏变革所导致的社会分裂缘故,鲜卑文学落入到文献湮灭的低谷。随着洛阳鲜卑羽林暴动与北镇起义的爆发,鲜卑文学再...
关键词:鲜卑文学 北朝文学 《木兰诗》 
一根线织出一个产业园
《西部大开发》2024年第11期66-69,共4页张静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木兰织布的场景,虽已跨越干年,但仍引人无限遐想。时至今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手工纺织备受推崇,而智能化生产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关键词:智能化生产 《木兰诗》 产业园 木兰 快节奏 手工纺织 
《木兰诗》中的性别超越与文化意蕴
《语文建设》2024年第19期48-51,共4页代苗雪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课文《木兰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不仅有独特的叙事魅力和深远的文学价值,而且在性别超越、个人成长、自我实现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蕴藏着丰富的讨论空间。本文聚焦《木兰诗》中木兰形象的性别超越及其承...
关键词:《木兰诗》 性别超越 文化意蕴 文本解读 
英雄重塑与女性还原——基于单元视角的《木兰诗》重读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8期54-57,共4页郑杰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创意写作教学实践研究”(编号:B/2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木兰是千百年来不断被解读的文学形象。作为教材选文,以单元视角切入《木兰诗》,可以在“英雄”与“女性”这二元主题中重建木兰形象的文本价值。本文从教材选文排列、人物形象溯源、当代人文思考等角度重读《木兰诗》,挖掘木兰这一形...
关键词:木兰 英雄形象 单元视角 女性主义 
魏晋南北朝研究的文学与校雠——从王仲荦与南京大学中文系之关系说起
《文史哲》2024年第4期153-163,168,共12页童岭 
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呈现出不同于秦汉或隋唐的性质。与后世重视的史识、史实抑或史德相比,魏晋南北朝“修史”更加重视的是史“笔”———即“文”也。本文选取王仲荦(1913-1986)名著《魏晋南北朝史》为研究对象,着...
关键词:王仲荦 南京大学中文系 章太炎 木兰诗 拟怀古 
认知诗学视域下的《木兰诗》新解
《今古文创》2024年第27期4-6,共3页陶然 
作为“乐府双壁”之一的《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往对《木兰诗》的研究多集中于翻译、修辞学、美学、主题、内容与形象解读。本文运用“可能世界”“图形—背景”“脚本”“隐喻”等认识诗学理论对《木兰诗》进行文学解读...
关键词:认知诗学 《木兰诗》 可能世界 图形—背景 脚本 隐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