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

作品数:1113被引量:15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许梦雪郑浩吴海肖李智伟汤开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点建设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程式为核传承戏曲艺术
《当代戏剧》2024年第5期71-72,共2页杨静 
凡学问之形成,均为历代学人累加所致,戏曲亦如是。传统戏凝聚了历代艺人的创造,所谓四功五法,行当、流派的特点都主要是由传统戏体现出来的。近年来,我有幸先后学习、排演了《穆桂英大战洪州》《玉堂春》《哑女告状》三部经典剧目,其中...
关键词:《玉堂春》 穆桂英 四功五法 经典剧目 艺术传承 程式美 传统戏 戏曲艺术 
秦腔表演技巧 翎子功
《当代戏剧》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张静(摄影) 
又称“雉尾功”“耍翎子”。秦腔借助服饰表演技艺的一种。“翎子”即雉尾(野鸡尾毛),是插在英俊生旦、武将及番邦男女将领所戴头盔上的装饰性道具。一般为两只,长80~100厘米,用于帮助演员表演各种优美的舞蹈,加强感情的表达,由此形成...
关键词:表演技巧 演员表演 穆桂英 白门楼 下南唐 秦腔 野鸡尾 刘金定 
一台青春 满目辉煌——为“青春版”婺剧《穆桂英》点赞
《当代戏剧》2015年第4期15-17,共3页孙豹隐 
“不到园林,怎知青春如许?”不看“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怎知昆曲为何?自打“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唯美绽放、惊艳亮相,深得当今观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欢迎与青睐以来,中国戏曲诸家剧种纷纷舞动,潜心打造自己的“青春版”,俨...
关键词:《穆桂英》 青春版 婺剧 《牡丹亭》 《杨门女将》 青年一代 中国戏曲 美的享受 
我演“穆桂英”
《当代戏剧》2015年第2期53-54,共2页杨静 
小时候无意间看了一出《探谷》的戏,穆桂英的形象深深地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从此种下了我想在舞台上演一个文武兼备的穆桂英的英雄梦,为着这个梦想我走上了戏曲演员的道路,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先在青春...
关键词:穆桂英 《杨门女将》 戏曲演员 《玉堂春》 文武兼备 深地震 英雄梦 研究院 
青春、激情、突破——青春版秦腔历史剧《杨门女将》观后
《当代戏剧》2008年第1期18-20,共3页杨云峰 
在十几年前,以王玉琴为代表的西安尚友社在八十年代初上演的秦腔《杨门女将》,似乎把这出京剧名作定格了十几年,尤其是王玉琴的老旦唱段:“那一阵不为江山与黎民”,作为那个时期的名戏名段广为传唱;此后再就是新世纪初由原三意社...
关键词:《杨门女将》 秦腔 历史剧 青春 激情 青年演员 穆桂英 京剧 
技"与"艺
《当代戏剧》2004年第S1期13-14,共2页刘宇 
著名导演、戏曲理论家黄佐临先生有句著名的话:"虚戈为戏,真假为宜。太假不是艺,不假不是戏。悟得情与理,是戏不是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艺术原理,即戏曲艺术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对于戏曲演员来说,角色的塑造,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和驾驭...
关键词:戏曲艺术 戏曲演员 优伶 程式性 戏剧表演 行当 穆桂英 人物情感 武旦 表现性 唱腔 说唱音乐 
梨园父女泪
《当代戏剧》1996年第1期50-52,共3页静波 
最近,看了电视剧《白玉霜》,深被梨园艺人的苦泪所感动,她的形象久久地在我的眼前浮现,使我难以入眠。由此我联想起小白玉霜,解放后带头演《兄妹开荒》的她,竟惨死在文革中。小白玉霜的血泪,又使我想起了在文革中被逼迫致死的赵振华。...
关键词:白玉霜 红娘子 现代戏 《白蛇传》 《西安日报》 刀马旦 电视剧 自我价值 穆桂英 《白毛女》 
程式、体验与人物塑造
《当代戏剧》1995年第6期41-42,共2页贺美丽 雁南飞 
从艺40年以来,我先后在《芙奴传》、《钟离春》、《杨八姐游春》、《春江月》、《团圆之后》、《巾帼破阵》、《追鱼记》、《喜相逢》、《芙蓉花仙》、《香罗帕》、《红楼梦》、《白玉钿》、《山乡风云》、《南海长城》、《祥林嫂》、...
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戏曲程式 穆桂英 戏曲艺术 祥林嫂 喜相逢 人物塑造 妇女形象 艺术创造 
秦苑新蕾又一枝——记泾阳剧团青年演员孙美容
《当代戏剧》1993年第3期58-59,共2页刘恩潭 
泾阳人民剧团演出的《斩黄袍》名享三秦,饮誉甘宁。在剧中饰演韩素梅的便是刚从泾阳文训班毕业、参加演出时间不长的学生孙美容。孙美容从小喜唱爱跳,学习成绩优异,每逢文娱演唱活动时她常常是“穆桂英阵阵到”,村里群众都认定”这娃是...
关键词:斩黄袍 穆桂英 演出时间 文训 学习成绩 秦腔艺术 三滴血 胡凤 辞朝 舞台形象 
大蓬车风雨四十年
《当代戏剧》1993年第3期47-47,共1页王德华 
咸阳市豫剧团,已走过了风雨兼程的40个春秋。这个豫剧团是咸阳市唯一的外来剧种专业剧团,1952年建团时只有七、八个人,全部家当一架子车就拉完了。现在该团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国家一、二级导演,演员,琴师及各类专业人员共70多人的正规剧...
关键词:文武场 专业剧团 生旦净丑 秦香莲后传 程咬金照镜子 卷席筒 久演不衰 穆桂英 种庄稼 山西高平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