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

作品数:492被引量:11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韩翼刘红利韩秀阁刘生敏廖建桥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华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宋仁宗的纳谏心态与仁宗朝谏官活动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张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ZW061)。
宋仁宗具有深厚的儒家文化素养,性格宽仁、多疑,深谙“异论相搅”的统治策略。一方面,仁宗从容纳谏,优容、鼓励谏诤,他通过赐谏官品级较高的官服、令谏官参与观谒活动等方式鼓励敢言、称职的谏官。谏官对仁宗的鼓励积极回应,勇于谏诤,...
关键词:宋仁宗 纳谏心态 谏官活动 
贞观之治与进谏纳谏之风
《党员文摘》2023年第24期56-58,共3页张弘弛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我国封建时代一位开明的皇帝,其虚心纳谏、克己纳谏之风为历代传颂。贞观时期的净谏之风,推动唐王朝政治清明、政府高效运作,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唐朝前期的太平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时期 贞观之治 唐王朝 政治清明 纳谏 太平盛世 高效运作 
四川成都 “蓉易见”让政企诚心沟通 开门纳谏
《中国中小企业》2023年第11期32-33,共2页李长乐 黄雪松 
四川成都,政企交流从一杯咖啡开始。今年1月的最后一天下午,阳光暖煦,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片火热。几张长桌摆成U字型,座位前各有一杯咖啡,围坐在长桌旁的参会人群正在摆起发展的“龙门阵”。这是成都双流区“三送三帮...
关键词:行政审批 成都双流 沟通交流 服务中心 解难题 服务生 水电气 四川成都 
忠言只入明君耳 谏鼓能扬治世音——白居易《敢谏鼓赋》赏析兼论纳谏
《对联》2023年第10期32-34,共3页李牧童 
敢谏鼓赋作者:白居易鼓者工所制,谏者君所命。鼓因谏设,发为治世之音;谏以鼓来,悬作经邦之柄。纳其臣于忠直,致其君于明圣。将使内外必闻,上下交正。于是乎唐尧得以为盛治者也,至矣哉!君至公而灭私,臣有犯而无欺。讽谏者于焉尽节,献纳...
关键词:白居易 讽谏 谏鼓 忠言 
谏的悲剧
《今日文摘》2023年第18期24-25,共2页徐怀谦 
中国自古多昏君、多庸主,但中国自古亦多骨劝谏之臣;即使是评价几个少有的好皇帝时,人们也往往把他是否乐于纳谏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唐太宗和魏征是纳谏劝谏配合得最好的一对了。但即使从善如流的唐太宗,对“不避犯触”的魏征也不能说...
关键词:唐太宗 劝谏 魏征 纳谏 
谏的悲剧
《视野》2023年第14期37-38,共2页徐怀谦 
中国自古多昏君、多庸主,但中国自古亦多骨劝谏之臣;即使是评价几个少有的好皇帝时,人们也往往把他是否乐于纳谏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唐太宗和魏征是纳谏劝谏配合得最好的一对了。《旧唐书》评价唐太宗:“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干载可称,...
关键词:《旧唐书》 唐太宗 劝谏 纳谏 
领导纳谏内涵及其对工作行为的影响: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的视角被引量:5
《心理科学进展》2023年第5期697-708,共12页肖素芳 徐正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10205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1GXNSFBA220048)资助。
领导纳谏自古有之,它对组织的发展与成功至关重要。通过对领导纳谏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的详细综述发现,现有研究缺乏对领导纳谏内涵的关注,且聚焦于对领导纳谏影响因素的探讨,这不利于我们深入理解领导纳谏的概念内涵及其作用机...
关键词:促进型纳谏 防御型纳谏 调节焦点 建言行为 团队创新 
心照不宣的纳谏游戏
《喜剧世界(上)》2023年第1期42-43,共2页谌旭彬 
贞观二年(628),秋雨已至,暑热未去。宫中炎热潮湿,大臣们联名上奏李世民,请求下营建一座干燥、避暑的阁楼。李世民说:“朕有哮喘病,确实不适合长期住在潮湿的地方。不过若答应你们的请求,花费恐怕会很多。当年汉文帝珍惜十户中人之家的...
关键词:汉文帝 李世民 炎热潮湿 
常问“为之奈何”
《政工导刊》2022年第12期73-73,共1页许嘉辉 
“为之奈何”(这该怎么办呢?是汉高祖刘邦的口头禅,每每遇到重大快择,他总会向部下问起,给人感觉刘邦是个没有能力、没有主张的人。然而,正是由于这一句句“为之奈何”,危难时刻总有部下献出锦囊妙计,帮助刘邦摆脱危局,最终建立汉王朝...
关键词:汉高祖刘邦 汉王朝 虚心纳谏 基层指挥员 为之奈何 危难时刻 广开言路 口头禅 
心照不宣的纳谏游戏
《领导文萃》2022年第8期98-102,共5页谌旭彬 
贞观二年(628),秋雨已至,暑热未去。宫中炎热潮湿,大臣们联名上奏李世民,请求陛下营建一座干燥、避暑的阁楼。李世民说:“朕有哮喘病,确实不适合长期住在潮湿的地方。不过若答应你们的请求,花费恐怕会很多。当年汉文帝珍惜十户中人之家...
关键词:汉文帝 李世民 炎热潮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