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言

作品数:97被引量:17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汪莹李培培张薇马秋武宋益丹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京、苏州方言“阿VP”问句比较研究
《汉字文化》2024年第20期27-30,共4页刘彦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苏皖鄂赣江淮官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编号:19ZDA307);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代以来南京官话历史文献研究”(编号:21YYC001)的相关研究成果
“可VP”是汉语方言的一种重要疑问句式。“可VP”问句在南京、苏州的表现形式均为“阿VP”。以南京方言为代表的官话型“阿VP”,和以苏州方言为代表的吴语型“阿VP”的主要区别在于时体范畴的表现手段,以及与其他形式“可VP”问句的共...
关键词:南京方言 苏州方言 “可VP”问句 江淮官话 吴语 
南京方言动词重叠形式的叠置与变异——以“VVVV”和“V倒V倒”为例
《文教资料》2023年第8期6-9,共4页王丽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语言接触视角下城市青少年的方言使用与变异研究——以沪宁杭为例”(17YJC740084)。
南京方言属江淮官话洪巢片,体现出南北方言的过渡性,既有官话的典型特征,又有吴语成分的遗留。本文考察了南京方言动词重叠形式“VVVV”与“V倒V倒”的叠置与变异现象,认为其形成原因为官话层与吴语底层在共时层面的竞争,并结合方言历...
关键词:南京方言 动词重叠 叠置 变异 
南京方言“木里实古”的词义及其来源
《江苏地方志》2023年第2期42-44,共3页叶子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编号:KYCX22_2728)的研究成果。
“木里实古”在南京方言中经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迟钝、不知轻重、莽撞糊涂,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木里实古”还可以说成“木里木箍”“木的实姑”,这些其实都是“木古(木骨)”的生动式。对于这句土话的意思和由来,民间有三种说法。(1)“木...
关键词:木里 莽撞 糊涂 
人类语言学视角下南京方言的特色及其保护
《文学教育》2022年第23期100-103,共4页姚珏 
很多方言学和人类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不仅拥有无数的物质财富,而且拥有许多非物质财富,方言就是其中之一。南京,简称“宁”,位于(扬子)江准平原。因此,其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其古称又为金陵、建...
关键词:南京方言 人类语言学 发展 特色 
南京方言词“man(蛮)”字的研究
《汉字文化》2022年第10期22-23,共2页袁晗 
方言作为地方遗产,总是能反映当地的地方特点,南京方言中就蕴含着许多隐藏在历史中的文化意蕴。南京方言对“蛮”字的运用经历了从名词到形容词再到副词的发展,其词义发展是有迹可循的,有着独特的用法特征,并且在词语的运用中还包含着...
关键词:“蛮” 南京方言 方言保护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方言翻译研究--以《红楼梦》中南京方言德译本为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年第13期21-24,共4页王熠 刘玲玉 
该研究从生态翻译理论出发,探讨生态翻译理论对于解释方言的适用性。根据自建的《红楼梦》中南京方言中德译本平行语料库,认为方言翻译应注重生态翻译理论提出的多维适应及多维转换。该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统计了译者具体...
关键词:生态翻译 方言翻译 翻译策略 《红楼梦》 
南京方言语气词“唻”的研究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22年第8期18-20,共3页蔡纪光 
南京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但其语气词的使用与普通话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选取了南京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气词“唻”,从类别归属、句类分布、语用功能三个角度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南京方言语气词“唻”兼属事态语气词和情态语气词,...
关键词:南京方言 语气 口气 句类 语用功能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所记南京方言及其音系——兼论与《南京官话》、《南京音系》的异同被引量:1
《语言研究》2021年第3期7-13,共7页汪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苏皖鄂赣江淮官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ZDA307)。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是语音学、汉语方言学的经典之作。第四卷《方言字汇》记录了100年前南京方言2756个字音,据此可整理归纳出20世纪初南京方言语音系统。通过与同时期何美龄《南京官话》、赵元任《南京音系》对比,发现《中国音...
关键词:高本汉 《中国音韵学研究》 南京方言 语音系统 音系性质 
南京方言“头”的联想语义场的语义初探
《文教资料》2021年第14期4-6,共3页陈欣然 
以多义词“头”的语义系统为研究对象,收集南京方言中“头”的常用口语词汇。依据语义学理论,从“头”的本义出发,分析“头”的本义、引申义、虚指义及典型实例,探讨了“头”在南京方言中的各种功能和用法,分类梳理“头”的尾词结构,进...
关键词:南京方言 “头” 本义 引申义 虚指义 
南京方言中声母系统对二语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及启示被引量:1
《滁州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37-41,共5页孙怡 孙志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稀世音韵文献的清代苏皖江淮官话语音研究”(18CYY033);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清代江苏方言语音研究”(YJY-2017-05)。
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语言迁移现象,母语方言会直接影响二语习得效果。根据语言迁移理论,论述了南京方言区外语学习者不同程度地受其母语方言的影响,对二语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重点讨论了南京方言的声母系统对其英语学习者语音产生的负...
关键词:南京方言 二语习得 负迁移影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