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制

作品数:681被引量:3268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罗跃嘉张庆林邱江王益文李红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认知控制的瞳孔反应及脑机制被引量:1
《心理科学》2024年第1期2-10,共9页王志静 李富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278)的资助。
瞳孔反应包括基线瞳孔大小和任务诱发瞳孔反应,基线瞳孔大小与认知控制的关系仍未确定,任务诱发瞳孔反应可以反映不同认知控制加工中认知努力的变化,且与个体的认知控制成绩正相关。瞳孔反应与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活性相关,该系统...
关键词:认知控制 基线瞳孔大小 TEPR LC-NE 
类属和主题关系分离表征的脑机制
《心理研究》2023年第6期491-501,共11页王晓曦 马瑞敏 胡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60199);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础研究(202101BA070001-258,202101BA070001-156)。
类属关系和主题关系是人类最常用的两种概念表征模式。类属关系表征主要依赖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共享的特征(例如:麻雀-喜鹊);主题关系表征基于共同事件或者情节(例如:咖啡-牛奶)。梳理这两类概念表征的研究成果发现,类属关系和主题...
关键词:类属关系 主题关系 前颞叶 颞顶联合区 
神经质人格对认知重评影响的脑机制被引量:2
《心理研究》2023年第5期429-438,共10页杨军义 李沛颖 赵鹏宇 
信阳师范大学“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目的:认知重评是个体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它能有效降低个体的负性情绪。而神经质作为一种稳定的与情绪相关的人格特质,被证明与认知重评能力显著负相关,但是为什么高神经质个体的认知重评能力较差目前还不清楚。方法:本研究...
关键词:神经质 认知重评 脑机制 中介效应 
孤独症谱系障碍者内隐心理理论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6
《中国特殊教育》2023年第10期53-60,共8页张芸瑕 康立超 高彤琪 闫国利 
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生高效率阅读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2JJD190012)。
内隐心理理论是指个体自发产生的、无意识地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已有研究探讨了内隐心理理论及其研究范式,揭示了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在内隐心理理论测试中表现出的行为、眼动以及脑机制特征。根据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文章提出,在研究...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 内隐心理理论 错误信念 眼动追踪脑机制 
情绪体验影响估算策略运用的认知与脑机制被引量:4
《心理科学进展》2022年第12期2639-2649,共11页朱传林 刘电芝 罗文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210084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1YJC190027)资助。
揭示情绪体验影响个体完成各种认知任务的认知神经机制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往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行为实验,集中考察了焦虑对估算策略运用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潜在的脑机制尚不清楚,对焦虑以外的情绪体验与估算策略运用之间关系...
关键词:情绪启动 情绪调节 面孔表情 事件相关电位 估算策略 
fNIRS超扫描在亲子互动脑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2期59-67,共9页曾梦淳 李梦霞 李文杰 孙晓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9年度项目(BBA190026);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2022R431C025)。
亲子互动中行为和生物信号的耦合表现为亲子同步,即行为同步和脑间同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脑成像(fNIRS)超扫描技术的出现,使探究亲子互动的行为及其大脑机制成为可能。在多数情况下,亲子互动会激活大脑前额叶皮层,但也会因互动任务的不...
关键词:亲子互动 脑机制 FNIRS 超扫描 脑间同步 
共情让大鼠减少“损人利己”的行为
《生理科学进展》2021年第2期87-87,共1页曹峰 张瑛 
同理心或共情(empathy)是一种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通过动物实验对共情的产生机制及其特征进行研究。但在这些实验中,受害者(victim)所接受的伤害性刺激均依赖于实验者外在施加。2020年3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
关键词:伤害性刺激 同理心 动物实验 共情 阿姆斯特丹大学 实验者 脑机制 
具身道德的脑机制研究——具身德育的认知神经科学证据被引量:11
《中国特殊教育》2021年第3期91-96,共6页姚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9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具身道德的脑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GYI2019062)阶段性成果。
具身德育针对传统的"离身"倾向和现象,明确了身体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德育中的不可替代性,能有效克服德育知行脱节现象。本文从具身道德的概念隐喻、具身道德情绪、具身道德情境三个方面论述具身道德领域的脑科学研究前沿成果,...
关键词:具身道德 具身德育 
社会互动加工的认知特性及脑机制——第三人称的视角被引量:5
《心理科学进展》2021年第3期472-480,共9页程羽慧 袁祥勇 蒋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30037,3152501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32010300);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QYZDB-SSW-SMC0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在日常生活中,从“第三人称”的视角识别并理解他人的社会互动至关重要。这种社会互动加工具有两种认知特性:构形整体性和动作关联性;体现为一个由众多脑区共同参与的层级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个体知觉网络、动作观察网络和心智化网络。其...
关键词:社会互动 第三人称视角 构形加工 动作关联性 脑机制 
认知固执导致持续应激的认知与神经机制被引量:1
《心理科学》2021年第1期37-44,共8页罗禹 李金津 潘文浩 马欣欣 张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7YJC190032);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20SSD016)的资助;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8]132)的资助;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7]7367号)。
认知固执(perseverative cognition,PC)是一种重复或长期的消极认知表征,既能够使用量表测量,也可以通过实验诱发。认知固执会导致持续应激反应,进而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其导致持续应激反应的认知机制体现在个体难以识别安全信号,高认...
关键词:认知固执 持续应激反应 身心健康 认知机制 脑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