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形式

作品数:77被引量:22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洁敏沈炯黄茜朱默涵盛翠兰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书法节奏形式的分析与阐释——以怀素《自叙帖》为例被引量:1
《艺术评论》2023年第9期131-142,共12页李雪 
《自叙帖》是怀素草书代表作之一,记录了其学书经历以及社会名流对其草书艺术的评价,是研究怀素书法的入口。通过《自叙帖》的点画、结体、章法、墨法四个方面,可以进行梳理、归纳与图像分析,并围绕其点画组合中体现的书法节奏形式,因...
关键词:节奏 《自叙帖》 怀素 草书 
浅析勃洛克诗歌语言的音乐色彩——以《在沙发一角》为例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第10期27-30,共4页王乔 
每个诗人的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诗学音调,也就是其诗歌的音乐色彩。俄国象征派诗人亚历山大·勃洛克(以下简称勃洛克)的诗意音乐不仅具有阿波罗式的声音和节奏形式的完美性,而且还具有非常接近音乐的创作原则。勃洛克的诗歌是声音和意义...
关键词:勃洛克 诗歌语言 象征派 诗歌文本 音乐色彩 诗歌意义 节奏形式 逻辑联系 
戏剧与影视表演中的节奏
《剧影月报》2022年第5期42-43,共2页钟永亮 孙天宇 
演员掌握节奏的模式会随着艺术种类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要求。演出过程当中除了音乐本身具有节奏的固有属性外,表演者表现出的肢体语言也蕴藏着一定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节奏形式,从而在视觉和听觉上满足观众。行动是戏剧表演艺术的核心,演...
关键词:固有属性 节奏形式 戏剧表演艺术 二度创作 戏剧与影视 肢体语言 掌握节奏 目的性 
电视专题片拍摄的节奏形式与情感表达
《西部广播电视》2022年第7期125-127,共3页田征 
对于影视艺术来讲,节奏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元素,若脱离这一元素,电视专题片的艺术魅力、生命力都将难以呈现出来。张弛有度的节奏,不论是对故事矛盾的进一步突显,还是对故事情节的曲折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拍摄出更多高品质的电视...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 拍摄节奏形式 情感表达 
换栅栏
《江南(诗)》2021年第3期49-50,共2页臧北 
纪梅品读:《换栅栏》像一支歌谣,描述单纯的生活片断,词义简净,洋溢着轻盈欢快的气氛。不过,比起一般歌谣,《换栅栏》节奏形式和内涵要更复杂和精微。它首先诉诸反复回旋的关键词。这首短诗共出现了六次“栅栏”和五个“小”字,以及若...
关键词:节奏形式 栅栏 歌谣 关键词 生活片断 
谈钢琴表演中的节奏形式
《艺术评鉴》2021年第8期13-15,共3页齐袁媛 
当变化的节奏与美妙的乐音相结合以后,节奏便“背”起了忽高忽低的乐音,以忽长忽短、忽快忽慢的方式运行,由此而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形式。这样的组合形式,不但具有了乐音的表现特性—说耳动听的外在美感和对情感力度的内在表现,更又生...
关键词:钢琴 表演 节奏 形式 
韦利译诗节奏探索被引量:2
《外语教学》2020年第1期87-92,共6页张保红 
教育部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绘画美学视角下的中国古诗英译研究”(项目编号:19JYJA740077);广东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与跨文化语用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018WZDXM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阿瑟·韦利是20世纪英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韦利的汉诗英译作品被收入数种重要的英语诗歌选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进入世界文学杰作之林的进程。韦利的汉诗英译之所以成功,其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从译诗文本构成要素来看,韦利对...
关键词:阿瑟·韦利 汉英诗歌翻译 节奏形式 
打着拍子读古诗(下)
《学语文之友(小学3-6年级)》2018年第6期26-27,共2页雯子 
节奏有路数 七言诗的诵读节奏形式按音节分为两种:“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比如下面这两首诗,读起来真是整齐又流畅。
关键词:古诗 拍子 节奏形式 七言诗 诵读 
“势”与中国古代艺术之节奏观念被引量:1
《华中学术》2017年第3期245-251,共7页高畅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中国古代艺术节奏论”【2016CXZZ180】的阶段性成果
古代艺术家以'势'范畴言说艺术创作中节奏形式的律动美感与布局结构。'势',其一指向节奏形式的外在'体势','体势'显现于古典艺术中不同的节奏形式特点;其二指向节奏形式的内在'态势',态势表现为艺术文本内部诸对立元素,即动与静、虚与...
关键词:中国古代艺术 “势” 节奏形式 节奏观念 
史的诗·诗的史——论孙毓棠《宝马》及一种节奏形式的探索经验被引量:1
《华文文学》2015年第2期58-69,共12页关天林 
孙毓棠先生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接近八百行的长诗力作《宝马》,在中国文学史上自有其不能磨灭的意义。《宝马》一度被文学史研究者冷落,但它在发表之初已引起过颇热烈的讨论,七八十年代以来,评述渐多,对于这部被誉为"给中国史诗塑了...
关键词:孙毓棠 《宝马》 新诗 长诗 节奏形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