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义

作品数:41被引量: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徐剑韩陈其卢建符淮青孙银新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夏文化》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悬车”补释
《华夏文化》2024年第3期39-40,共2页王洁 
四字语“悬车致仕”或“致仕悬车”在古籍中经常出现,而“悬车之年”也成为七十高龄的代称之一,已属传统文化的常识范畴。但是,其中“悬车”的本义究竟为何,尚存歧见,仍需进一步探讨。《辞源》“悬车”条的第三个义项即为“古人年七十...
关键词:字面义 四字语 韩陈其 补释 借代义 工具书 辞官 闲置不用 
《现代汉语词典》中借代义的释义模式
《殷都学刊》2023年第1期109-117,共9页王迎春 
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汉语融媒体学习词典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ZDI135-126)阶段性成果。
借代义是语文词典中比喻义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义项类型。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借代义的六种释义模式——“借指……”释义模式、“指……”释义模式、“……的简称”释义模式、“……的代称”释义模式、“……的别称”释义模式、无...
关键词:借代义 释义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 
谈“白衣”的“平民”借代义--兼论《史记·儒林列传》相关用例一则被引量: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109-113,共5页陈长旭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YY141);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计划。
“白衣”的“平民”借代义的形成,既有古代平民衣着特征的直接影响,又与官民之间服装颜色的对比关系以及“白”的“无,空白,不具备”引申义具有内在关联。“白衣”的“平民”借代义之所以能够突破汉文化习俗的障碍,广泛运用开来,则与“...
关键词:白衣 平民 俗家 借代义 《史记·儒林列传》 
现代汉语常用词的借代义研究被引量:3
《阅江学刊》2018年第6期52-62,共11页孙银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常用词的构成理据研究"(13BYY123)
借代和常用词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借代直接造词,二是通过借代使汉语常用词产生借代意义。借代意义从来源上看有两种:一是借代造词直接产生的意义,二是由非借代意义变化发展产生出来的意义。借代意义可以依据客观世界中各种各...
关键词:借代义 构词理据 辞书 释义体例 
绿色词族的指代义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年第3期27-,共1页马兰 
绿色是大自然的本色,它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绿色赋予了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情感,体现了汉民族对事物不同感受的流露。含蓄的汉民族常常借用绿色颜色词来表露自己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因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在传统的色彩观念中,绿色因是间...
关键词:指代义 借代义 娼妓 妓女 社会病态 绿衫 男子 布尔人 阿非利卡人 职业装 娼家 邮政 象征意义 邮递员 女子 
词语的借代意义论析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20-124,共5页李昌年 
多义词的引申义中可以分析出借代义的词义类型。借代义把他事物的词形借作本事物的名称来用,从而使这个借用的词形不能有理据地联系借代义所指事物的一般本质属性,由此显示它跟引申义不同。借代义有本无其词的借代、本有其词的借代和借...
关键词:词语借代义 三种类型 作用和影响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指瑕
《武陵学刊》2014年第4期126-130,共5页应雨田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比喻义与借代义的区分上、词性与释义的统一协调上、释义的锤炼上还存在一些瑕疵。对其进行商榷,供《现代汉语词典》今后修订时参考,辞书工作者也许能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比喻义与借代义 词性与释义 释义的锤炼 
借代义研究综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64-68,共5页汤欣 周振峰 潘睿 
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常用词借代造词研究"(10513201302006)
借代义是通过修辞借代产生的词义。借代义同修辞借代一样都是相关而代,但又不同于修辞借代,它是固定了的词义。借代义是相关而代产生的词义,而比喻义是相似而代产生的词义。根据借代方式的不同可以对借代义进行详细分类。借代义具有间...
关键词:借代义 修辞借代 比喻义 分类 特点 产生根源 释义 
浅谈词的借代义及其与语素义的关系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年第11期4-5,共2页徐妍 
词的借代义是词通过修辞手段进行词义引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借代辞格、借代词语、词的借代义之间的区别。尝试从合成词的语素义角度观察其与词的借代义之间的关系,从词汇学与修辞学的交叉领域出发,进行新的探析。
关键词:借代 借代词语语素义 借代义 
汉语词汇借代义形成的认知根源之探究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年第10期54-56,共3页徐剑 张瑞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汉语词汇借代义研究”(QN07005)
汉语词汇中存在大量的借代义,大多数学者在分析借代义产生的根源时,只认识到语言层面而并未深入剖析其形成的深层机制,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语言是思维反映。借代义的产生也应是人们运用一定思维方式产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关键词:根源 借代思维 借代认知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