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认知

作品数:42被引量:16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晖张卫宋功明韩晓莉王楠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景观设计学(中英文)》《兰州学刊》《建筑与文化》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诗词解析视角下的江南三大名楼景观再认知
《古建园林技术》2025年第1期117-121,共5页崔凌英 张卫 杨伟昊 
文化名楼是士人阶级传递、寄寓山水情怀的媒介和载体,楼阁文学呈现着多样化的景观元素与深厚的文化意蕴。以江南三大名楼为研究对象,基于诗词解析角度,运用文本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剖析可视化呈现,完成景观印象的梳理、佐证与补充,从而实...
关键词:文化 数字人文 江南三大名楼 楼阁诗词 景观认知 
太原西山煤矿近代文化景观认知与保护
《园林》2024年第12期104-110,共7页李东咛 胡媛媛 陈星羽 曾文贞 张敏 
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渔猎民族集体记忆研究”(编号:22SHB173);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人工智能赋能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课程教学创新途径及实践研究”(编号:JGB1424140);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寒地城市老龄化社区疗愈型景观更新——以哈尔滨锅炉厂家属区为例”(编号:DC-2023121)。
近代采矿活动深刻改变着人类与土地的关系,成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生产背景的特殊文化景观。在太原市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运用文化景观和“锚固—层积”理论,探索太原西山煤矿近代文化景观的系统认知和保护策略。研究结果发现:以采矿...
关键词:文化 近代 采矿迹地 文化景观 “锚固—层积” 
从环境神经科学到景观的多维感知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2024年第6期4-6,共3页陈筝 刘江 林广思 
景观作为人类感知的区域,是自然和人类活动交织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外界环境信息通过感官系统被筛选、加工,最终形成知觉,并推动更高层次的认知。近年来,神经认知科学的发展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了感官知觉背后的机制,及其在景观体验...
关键词:景观体验 多维感知 环境神经科学 环境心理学 景观认知 景感生态学 
景观人类学视角下遗产阐释体系建构与多元认知研究——以苏州园林为例被引量:1
《风景园林》2024年第10期17-27,共11页周详 刘雅旭 谢伊鸣 常婧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字足迹支持下的历史性城市景观游憩体验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编号5200808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信息传递模型支持下历史性城市景观时空感知测度与文化连通机制研究”(编号24YJCZH47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中外比较视阈下‘景观美育’教学创新研究”(编号23MY0403)。
【目的】将景观人类学置于“三位一体”架构下,通过打造联通多元主体的遗产阐释体系,衔接“自上而下”的权威话语体系与“自下而上”的大众话语体系。【方法】将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选作研究对象,以景观人类学视角切入,从外部群体的客...
关键词:文化遗产 景观人类学 遗产话语 遗产阐释 价值评估 景观认知 
从“景”到“胜景”:中国古代的景观认知及研究
《贵州文史丛刊》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周妮 
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护史研究”(项目编号:22JJD770053)阶段性成果。
景观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体对象之一,而在现代地理学景观研究出现以前,中国古代早已形成了关于景观的认知及记录。其中,“景”作为指代光与影的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广泛使用。两汉和三国时期,开始与“物”构成“景物”一词。两晋...
关键词:古代  景物 景观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认知与保护研究
《林业调查规划》2023年第6期187-193,共7页刘瑞洁 杨柳烟 刘保国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ZZJH-159).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经历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具有中原特色的黄河文化,但目前对于其景观资源的认知模式仍以资源导向型为主,忽略了人与自然持续演进过程中产生的文化价值。因此,基于文化景观的视角,通过研究郑州黄河风景区文化价值层积...
关键词:文化景观 价值层积 物质表象 精神内涵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 
从逃避到享受——景观认知变化中的平潭海坛岛聚落环境研究被引量:2
《新建筑》2023年第6期101-105,共5页张燕来 林蕴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8444)。
海岛与陆地拥有不同的地理环境。空间、时间和生产等因素影响了人们对海岛地域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认知变化。以福建平潭海坛岛的聚落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理论,从景观变化的角度探讨海岛聚落环境的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关键词:海岛 聚落环境 景观认知 聚落变迁 态度转变 
基于民歌文本分析的鄂伦春族景观认知研究
《现代园艺》2023年第15期39-41,46,共4页张俊玲 王腾 万丽婷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H2020E008)。
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地方文化遗失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重塑地方文化,建设符合地方民族景观认知特征的人居环境,值得格外关注。立足于鄂伦春族的渔猎文化传承保护,以鄂伦春族传统民歌“赞达仁”为例,运用文本挖掘方法,经由歌曲筛选...
关键词:民歌分析 文本分析 少数民族 景观认知 
基于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的城市景观元素感知特征研究被引量:14
《中国园林》2023年第6期82-87,共6页邱瑶 罗涛 王艳云 范小利 赵冲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2YFF1301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2078135)共同资助。
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是衡量城市景观元素感知属性的2个独立变量。这2个概念往往易被混淆,且鲜有研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甄选出既受人关注又受人喜爱的景观元素。通过将城市景观照片作为测试媒介,结合眼动分析法与审美偏好测试,量化...
关键词:风景园林 景观偏好 景观认知 注视热力点 景观照片 
“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蒙元时期丘氏师徒的草原丝路景观认知探析
《兰州学刊》2023年第5期31-44,共14页僧海霞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元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中国段城市景观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9XZS03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1年度重大招标项目“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项目编号:LSYZD21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蒙元时期丘氏师徒秉持着修持、弘法、济世的宗教理想和信念,经草原丝绸之路前往成吉思汗的行宫,“北蹈野狐岭”之后,所见皆非“中原之风”。这是他们在宗教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体验把域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景观同中原进行比较,...
关键词:宗教实践 景观认知 宗教理想 丘处机 草原丝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