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关系

作品数:691被引量:68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徐彦峰夏增民魏淑民关四平姚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私函理公务:张居正理政的非制度运作方式
《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8期264-268,共5页刘凌凇 
自入阁以来,张居正借助私函将政务直接下达至相关官员,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私函理公务成为这一时期常规理政方式的补充。但是,这种理政方式脱离正常的程序,凸显了张居正专断的理政风格,极易积压矛盾与不满。随着皇帝权力意识加强,张居...
关键词:张居正 书信 政务 君臣关系 政局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7期108-115,共8页巴晓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6YJA770002)。
史称汉“以孝治天下”。在以家国同构为重要特征的汉代社会,形成了以元首股肱及父子相比拟的君臣关系,进而影响并建构了具有浓郁伦理色彩的汉代皇权政治。在汉代朝臣的上疏谏言中,以父母相称、相待君主的话语时有出现,而作为“一家之长...
关键词:元首 股肱 “父慈子孝” 君臣关系 “以道事君” 
秦汉郡县属吏与长官关系考论——兼谈东汉“君臣之义”的政治实质与作用被引量:9
《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5期78-88,共11页李迎春 
秦汉时期,郡县属吏与长官的关系并非一直是"君臣"定位,而是经历了公而佐上、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和"君臣关系"等阶段。"君臣"定位形成于两汉之际。至东汉,随着国家豪族政策的调整而普及盛行。"君臣关系"的实质,是集权能力已下降的东汉朝...
关键词:郡县属吏 郡县长官 “君臣”关系 豪族政策 
禁酒令的实施与清高宗初政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5期99-105,共7页陈昱良 
乾隆初期,高宗弘历颁行的禁酒令引发了君臣广泛的讨论,他降旨将禁酒由临时之策转为常年之法,并将所禁之物从烧锅到酒曲,范围从北方五省扩展到全国产粮区。禁酒由国家颁布法令,渐为地方官教化条规。弘历多年推行禁酒令,虽难贯彻实施,但...
关键词:禁酒令 高宗 烧锅 君臣关系 治道 
关于周代宗法制度的两个问题被引量:7
《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6期135-142,共8页陈恩林 孙晓春 
本文从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的新视角来阐明周代宗法制度的两个问题 :(1)中国早期国家不是纯粹的地域性结构 ,而具有家长制家族组织的某些特征。这是周代宗法制度存在的基础。但周代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是“自卑别于尊” ,“自尊别于卑...
关键词:周代 宗法制度 君统 宗统 家长制家族组织 血缘关系 君臣关系 
论《管子·侈靡》篇
《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5期130-138,共9页张固也 
关键词:《管子·侈靡》 经济思想 主题 著作时代 君臣关系 等级消费 
原始儒家君臣观的历史演变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4期95-102,共8页邵汉明 
“君为臣纲”乃是儒家“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这是汉儒提出而为当时及其后的封建统治阶级认同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先秦原始儒家并没有提出这样的观念,因而他们并没有绝对君权的思想。
关键词:君臣观 原始儒家 孔子 孟子 格君心之非 君臣关系 绝对君权 必要性和合理性 宗法等级 行为态度 
论《公羊传》复仇思想的特点及经今、古文复仇说问题被引量:10
《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2期137-145,共9页陈恩林 
近年来,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复仇问题,已有多名学者作过探讨,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这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复仇思想的渊源、性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进而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公羊传》作为儒家经典之一...
关键词:《公羊传》 《左传》 《春秋》 君臣关系 《周礼》 中国古代社会 民主制 国君 氏族社会 思想 
开国功臣归宿论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160-165,共6页郑宏卫 
自秦汉以来,中国大小封建王朝迭相更替,不下数十。中华民族的历史沿着各个封建王朝的兴亡起伏曲折地前行。其间,国祚久长的大一统的王朝,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特别重大。尤其是这些大王朝在开国后出现的繁荣或比较繁荣的长短不一的兴...
关键词:功臣 封建王朝 朱元璋 三种类型 唐太宗 李世民 君臣关系 宋太祖 明太祖 刘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