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说

作品数:155被引量:25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光立任冬梅陈向红侯运华贾立元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科学思潮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建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32-42,共11页王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左联’文论及其资料整理与研究”(22&ZD281)。
我国学人对西方科学根本看法的转变是在近代,晚清学人在列强的枪炮下幡然醒觉,开始由“技”进于“道”地探查西方力量的奥秘;自晚清洋务运动以来,由敌人送来的厚礼——西方科学、技术——让学界意识到“崇文”传统的弊端,我国学界就此...
关键词:“技”进于“道” 科学否定文学 求“真”准则 科学小说 
晚清科学小说的发生、内涵与特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54-159,共6页晋海学 马佳辰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时报》与清末‘新小说’发展的关联研究”(2022BWX011)阶段性成果。
晚清科学小说是新小说的“创体”之一,它是小说家们将科学思想运用于文学创作的一次有益尝试。科学小说在晚清的发生分别与其时历史语境的变化、小说家对科学与小说结合的期望,以及西方科学小说的译介等要素有关。科学小说的内涵较为丰...
关键词:晚清 科学小说 发生 内涵 特征 
晚清科学知识话语结构与文学想象的扩展:从《电学》到《电世界》
《现代中文学刊》2024年第5期29-37,共9页熊静娴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文学视野中中国近现代时期汉语发展的资料整理与研究”(16ZDA185)的阶段性成果
晚清时期,西方电学知识传入中国,关于“电”的表达成为晚清知识体系转型和重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来华传教士傅兰雅所翻译的《电学》和其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份科技刊物《格致汇编》上的电学知识,不仅为传统知识体系向以西学知识为核...
关键词:晚清科学小说 《电世界》 《电学》 傅兰雅 许指严 
科学救亡与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中的科学小说译介
《中国翻译》2024年第1期37-43,190,共8页何荷 熊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与接受研究”(编号:19BYY119)。
内忧外患之际,《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创刊人汇集了梁启超、周桂笙、徐念慈等当时多位知名译者,在1902-1908年间连载了译自英、法、美、德、日等国十余篇科学小说,积极引入法国“凡尔纳热”和日本“春浪潮”,...
关键词:科学小说 晚清四大小说杂志 科学救亡 译介效果 
社会达尔文主义视域下清末民初科学小说的国族寓言——“灵”“天”“月”意象的新变与困境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3年第6期25-35,共11页敖运梅 王亿萌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新苗计划“清末民初科幻小说的传统意象突围与国族文化寓言”(005-422214182)。
面对清末民初的国族危机,中国知识分子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引入“物竞天择”的历史进化论,并将其视为兴邦立国的良方。科学小说以救亡图存为驱动力,重新编译传统意象符码,甚或寄托着彼时知识分子国族振兴的寓意。清末民初科学小说中“...
关键词:社会达尔文主义 清末民初 科学小说 传统意象 国族寓言 
近代报纸“附张”的时代价值——基于《时报》与陈撷芬著译小说《人兽接脑记》的一次媒介考察被引量: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23-129,共7页刘钊 任春雨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ZW127)。
《时报》是20世纪上半叶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日报之一。1908年狄葆贤独立经营后,开办书局、杂志和系列的报刊“附张”,锐意革新《时报》的系统化管理,推动新小说的创作与现代转型。他率先创办《时报》附张《妇女周刊》,聘请张默君为编辑...
关键词:陈撷芬 张默君 《时报》 科学小说 
日本明治“末日主题”科学小说与“世纪末”思潮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41-49,共9页何冰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学’体系建构与中国的东方学研究”(14ZDB083)。
明治科学小说中出现了不少有关“末日”的叙述,这与现代天文学新发现、人们对未来的恐慌有关。在追求“科学”与“进步”的明治日本,“末日主题”科学小说的登场似乎有违时代潮流之嫌。然而,交织着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衰颓的末日叙事正...
关键词:日本 明治时期 科学小说 “末日主题” “世纪末” 
瘟疫的科学性来源——近现代中美科学小说里的人种论述及其想象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2021年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研究基金项目(2021-22-0030)的研究成果
当瘟疫被用作科学小说的素材时,会自然地使人生出“厌恶”之情。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厌恶”(disgust)作为一种情绪,是为了保护身体免受感染而出现的生理现象(2)。而且,从感到厌恶到启动免疫系统,这一连续的过程表明:厌恶并不单纯局限于...
关键词:瘟疫 免疫系统 生理现象 心理学 近现代 科学性 
晚清科学小说中的“光学”叙事及其现代性意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09-116,共8页马龙 
晚清科学小说中存在着不少有关“光学”的叙述。光学叙事的出现建基于西学东渐的历史大背景,尤与西方光学知识及相关器具的传播关系紧密,其在科学小说中主要以两种形态呈现:一种是作为知识展演,为晚清小说家的光学书写奠定相应的理论基...
关键词:晚清科学小说 光学叙事 知识 器物 现代性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送给孩子的科幻礼物
《格言(校园版)》2023年第5期60-61,共2页
作者简介刘慈欣,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连续九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首位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中国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兼具科学探索与人文关怀,在世界科幻文学中树立了...
关键词:中国科幻 刘慈欣 雨果奖 作者简介 科幻文学 科普作家协会 银河奖 人文关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