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运梅

作品数:28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歌清初诗歌创作吴兆骞婚俗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新世纪图书馆》《黑龙江史志》《电影文学》《明清小说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社会达尔文主义视域下清末民初科学小说的国族寓言——“灵”“天”“月”意象的新变与困境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3年第6期25-35,共11页敖运梅 王亿萌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新苗计划“清末民初科幻小说的传统意象突围与国族文化寓言”(005-422214182)。
面对清末民初的国族危机,中国知识分子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引入“物竞天择”的历史进化论,并将其视为兴邦立国的良方。科学小说以救亡图存为驱动力,重新编译传统意象符码,甚或寄托着彼时知识分子国族振兴的寓意。清末民初科学小说中“...
关键词:社会达尔文主义 清末民初 科学小说 传统意象 国族寓言 
提升高校师生网络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年第10期21-23,共3页敖运梅 聂仁发 郭园 
宁波大学2020年教学研究项目“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多维模式设计”;浙江省2021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统中文专业向新型‘中文+’专业模式转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CG081);浙江省本科高校“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中文专业新文科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G20220173)。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大众熟知并应用的领域,高校作为教育重镇,网络教学亦取代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突破陈旧的教学形式,冲破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呈现高校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
关键词:网络学习 高校 网络课程 学习效果 解决方案 
清代西域流人“志怪”文学的自我影写被引量:1
《明清小说研究》2019年第1期198-215,共18页敖运梅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文士流人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7BZW115)阶段性成果
清中后期,遣戍西域的流人文学创作随着时代、文风的嬗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记载诸如鬼神精怪、因果轮回等"志怪"故事亦成为文士流人所钟情的对象。结合边地的传说、野史,遣戍流人在考据扎实、多数亲身经历的情况下,记载了他们在旅途...
关键词:清代流人 西域 志怪 小说 诗歌 
沈光文诗文与南明文臣流寓台湾的身份认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年第1期54-60,共7页敖运梅 
2013年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南明浙东遗民群体诗歌研究"(JD12ZD03)
抗清失败,渡海至台湾,导致历来安土重迁的南明遗民与旧有生活内容产生了隔绝。南明遗民活动空间的变动以及对家乡故土的眷恋,所谓乡魂易断,避难台湾成为流寓文士群体的集体心理缺憾。南明文士的遗民身份转换为寓居台湾的移民身份,空间...
关键词:南明遗民 沈光文 诗歌 流寓 身份 
清初东渡视域下的胜朝书写——浙东遗民张斐的文学审视被引量:1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第6期17-24,共8页敖运梅 
明末清初因家国覆亡、地域性格及个体遭际的不同,由此形成了特定时代文风的情感基调。清初浙江诗人张斐,因遭逢家国覆亡的人生经历,其诗文主题变家国之痛为家国之愁,变地域性格为异域风情,其学人之思与"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壮志未酬的胸...
关键词:清初 遗民 张斐 乞师 诗歌 
河西宝卷中传统人物形象的颠覆及其演变被引量:3
《文艺评论》2015年第2期13-18,共6页鲍玥如 敖运梅 
宝卷是一种古老的俗文学形式,同宗教和民间信仰关系密切,是中国民间文献中尚未充分发掘和整理的一宗遗产。“宝卷”一词,是一种民间化的“嫡传”,它肇端于佛教的俗讲,后结合多种文学形式演变,逐步发展而来。早期,和尚们对佛经的...
关键词:河西宝卷 人物形象 演变 传统 文学形式 民间信仰 民间文献 民间故事 
中日韩小清新电影的制作方法与传播转型
《兰州学刊》2014年第10期120-126,共7页敖运梅 
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近世中日韩城市文学及艺术创新比较"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ZS085)
文化与电影是目前胶合得比较密切的两种质素,在这两种文化因子当中,借助各自的手段,在相互诠释的过程中都得以提升并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在东亚影坛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中、日、韩三国小清新电影中的色彩、构图及其发展状况加以比较,不仅...
关键词:中日韩 小清新电影 制作手法 发展趋势 
黄宗羲“求真至性”说及其险俗诗歌创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53-158,共6页敖运梅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M551307)
黄宗羲的"至情产生至文"文论观与其"视道合离"原则是相契合的,他主张"无情何以见性"的性情合一论,主理重情,以情佐理,以此提升文章的审美价值与艺术感染力,黄宗羲强调修史、治心、学养的目的都是为了创作出自然流畅的诗文,表露真情而达...
关键词:黄宗羲 诗史 至情 诗歌 险俗 
中日韩小清新电影的叙述主题与叙述模式比较被引量:1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112-115,128,共5页敖运梅 
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近世中日韩城市文学及艺术创新比较"(项目编号:13ZS085)的阶段性成果
中日韩东亚三国在相同的儒学文化背景下,拥有相似的表达方式,其爱情电影的叙事模式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阐释与表达。电影是一种产品,更是民族文化的展演方式之一,中日韩三国文化的多元性就决定了其相互融合与排斥的特质。新近流行的小...
关键词:中日韩 小清新 电影 叙述模式 叙述主题 
以诗为史:清初浙东地域诗歌创作的群体特征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6期17-21,共5页敖运梅 
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科研项目(Y201120442)
诗歌创作具有一家之言的特质,臧否时事、訾议人物比以历史事实为中心的书写更加灵活。恰逢明亡清兴之际,处于其间的浙东诗家,因循王阳明、刘宗周心学一脉,提倡诗道性情、诗以传史,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矫七子诗文之弊,由唐入宋,完成清初浙...
关键词:清初 浙东 诗歌创作 诗学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