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耶夫

作品数:59被引量:7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肖琦夏莹张盾吴冠军崔唯航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海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沧州师范学院学报》《湖南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绘画的死亡?——从“绘画的提问”谈起
《世界美术》2024年第2期6-12,共7页戴沐斓 
在我们当前的情况下,没有什么比千禧年终结的感觉更常见了。无论是高兴庆贺的(我称之为躁狂的)还是悲观忧郁的人,都会听到关于终结无穷无尽的断言:意识形态的终结(利奥塔德[Lyotard]);工业社会的终结(贝尔llill[Bell]);真实的终结(鲍德...
关键词:科耶夫 鲍德里亚 千禧年 后现代 绘画 意识形态 
基于法权辩证法的普遍同质国家——兼论福山对科耶夫“历史终结论”的误读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167-180,共14页张浩军 李颖凯 
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
普遍同质国家是科耶夫重要的原创性理论,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存在两个层次的样态:一是《法权现象学纲要》中所呈现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共同体;二是作为向终极理想过渡的不同意识形态、政治结构。这一对人类终极秩序的哲学建构是基于其法权...
关键词:科耶夫 福山 历史终结 普遍同质国家 法权辩证法 
舞台上的受难者
《芳草(文学杂志)》2020年第5期171-176,共6页 文吉(译) 
一天,我们班上来了个老头。他说自己是市立话剧院的演员,名叫叶甫盖尼·迪米特里耶维奇·列夫科耶夫,眼下正在我们学校办话剧小组。他想从我们班上挑个人试一试,看我们能否胜任演员的角色。他身材饱满而敦实,长长的脖子上筋脉突起,有点...
关键词:呼吸困难 话剧院 科耶夫 受难者 试一试 演员 
法律情境中的人:科耶夫法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0年第4期25-37,共13页李靖新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MEGA2的马克思早期文本研究”(15ZDB001)的阶段性成果。
法权现象是人类社会中普遍而复杂的现象。蕴含于法权现象中且区别于其他现象的特殊性要素综合地构成了“法律情境”。在科耶夫的法哲学中,正义理念是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的第三方在法律情境中处理两个行为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根据。正义理...
关键词:科耶夫 法律情境 正义理念 历史性 历史唯物主义 
重思现代教师权威——基于科耶夫的权威理论被引量:1
《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第6期56-60,共5页孔令新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中学生道德信仰培养机制研究”(课题编号:EEA180477)的研究成果之一
传统对教师权威的研究多受制于韦伯的权威学说。基于科耶夫的权威理论,真正的教师权威不同于传统权威,也不同于教师的教育权力。真正的教师权威源于苏格拉底式的无知之知,这意味着对智慧的开放和对何为美好生活的永不停息的探询。现时...
关键词:科耶夫 权威 教师权威 
马克思承认概念的历史演进及其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4期25-26,共2页陈良斌 
相较于近年来黑格尔承认哲学的复兴,人们却鲜少关注到马克思那里同样大量存在着有关承认概念的论述。那么,马克思为何会提出承认概念?承认概念的缘起马克思的承认概念源自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在《精神现象学》的“自我意识章”中,...
关键词:《精神现象学》 主奴关系 科耶夫 自我意识 伊波利特 辩证法 历史演进 黑格尔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之重构
《中国哲学年鉴》2018年第1期318-318,共1页王金林 
《巴黎手稿》对《精神现象学》的独特诠释,标志着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创造性重构。随着黑格尔的精神形态变迁史被阐释为人的劳动的生成史,其劳动概念则被把握为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或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然而,考诸文献,这一重构显然...
关键词:《精神现象学》 自我确证 马尔库塞 科耶夫 《巴黎手稿》 人的劳动 劳动概念 形态变迁 
法国左翼知识精英对黑格尔的接受和形塑(1920—1960)——巴塔耶与科耶夫的思想论争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8年第2期455-473,536,共20页肖琦 
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共和危机——以知识精英的讨论为核心(1919—1939)”(2017ELS005)的阶段性成果
一般认为,科耶夫的《精神现象学》研讨班是法国黑格尔复兴运动的开端。事实上在此之前,以巴塔耶、奎诺为代表的左翼知识精英们就因为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对黑格尔思想中的辩证法等要素展开过讨论。20世纪30年代,科耶夫以其天才魅力对...
关键词:科耶夫 巴塔耶 辩证法 否定 黑格尔 死亡 献祭 
布朗肖论马拉美与文学的语言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9期151-151,共1页尉光吉 
布朗肖对文学语言的分析,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法国诗人马拉美的解读。根据马拉美著名的双语制,文学语言是一种和日常的粗俗语言相对立的本质语言。本质的语言是万物的理念,它与粗俗语言的区别在于词面对物所表现出的趋向:一种语言坚持物...
关键词:马拉美 双语制 文学语言 科耶夫 法国诗人 缺席 粗俗 
哲学家与政治家的差异: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争论再思考
《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13-21,共9页彭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色诺芬四部苏格拉底作品的译注与研究"(18CZX043)
施特劳斯的《论僭政》通过解读《希耶罗》,提出统治者关心获得臣民的爱,智慧者关心获得少数人的崇拜。科耶夫在其评论中指出,政治家与哲学家都追求普遍承认,都以普遍同质国家为目标,而普遍同质国家意味着政治和哲学的终结。施特劳斯回...
关键词:《论僭政》 《希耶罗》 色诺芬 施特劳斯 科耶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