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

作品数:418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朱勇尹平祝建材戴龙瑞王薇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佛山市中医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苦夏”吃“苦”,去心火
《健康养生》2024年第13期26-26,共1页徐尤佳 
进入夏季后,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湿热之气交结,导致暑热与湿邪一起侵犯人体,出现.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出现人们常说的“苦夏”症状。此时,我们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
关键词:健脾养胃 清心泻火 心火 补充营养 湿邪 胃肠功能紊乱 精神萎靡 正气不足 
科学养生 苦夏不苦
《家庭科学》2024年第8期1-1,共1页王强 
俗语常说“夏日无病三分虚”,身边的好多朋友们也经常诉说自己有“苦夏”的烦恼。一入酷夏,吃不下、睡不实,动一身汗,经常发脾气……那么,这种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何运用养生方面的妙招儿摆脱这种“夏日烦恼”呢?
关键词:科学养生 苦夏 烦恼 
妙用砂仁度苦夏
《家庭医学(下半月)》2024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祝建材 
1.砂仁粥。粳米100克,砂仁3克。砂仁研末备用。粳米淘净,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至粥烂稠,放入砂仁末,再煮1~2沸即成。具有暖脾胃、化湿行气消胀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伴有大便溏稀,或者腹胀、恶心欲...
关键词:恶心欲呕 湿困脾胃 妊娠呕吐 大便溏 消胀 切成小块 脾胃虚弱 砂仁 
老年人摆脱“苦夏”六要点
《养生月刊》2024年第8期678-680,共3页陈日益 
每逢炎热的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一些老年人(尤以体弱女性居多)常会出现身体不适、头晕头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现象,有时则感到胸闷气短、食欲欠佳、精力不集中,并伴有低热(体温波动在37.1~37.4℃)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关键词:医院检查 老年人 体重减轻 三伏天 胸闷气短 头晕头痛 体弱 
苦夏的自我调理
《解放军健康》2024年第4期12-12,共1页陈日益 李华时(图) 
盛夏时节,很多人会出现疲乏、嗜睡、烦乱、腹胀、食欲减退等现象,但到秋季后上述症状自行消失。这就是人们俗称的“苦夏”。医学研究证明:苦夏不是器质性疾病,主因是体质虚亏、抵抗力下降,机体无法适应夏季高温湿度环境,导致植物神经功...
关键词:生理症状 水盐代谢 植物神经功能 自我调整 功能失调 食欲减退 体温调节 器质性疾病 
苦夏吃瓜
《动漫界(幼教365)》2024年第30期41-41,共1页刘丛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盛暑来临,人们会感到有气无力,也毫无食欲,老人说这叫“苦夏”。想解苦夏苦,吃瓜来解暑。今天,宝宝就和奶奶一起做一道凉拌黄瓜来开开胃,度过这难熬的夏天吧!
关键词:苦夏 夏天 解暑 
苦夏日子里,寻胡豆清甜之味
《养生保健指南》2024年第8期6-6,共1页李治钢 
据《太平御览》载,胡豆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豆种,因豆荚状如老蚕,故名蚕豆(也叫胡豆)。立夏前后,在江南乡间的房前屋后、田边河畔,一垄垄翡翠般油绿的蚕豆,开满了猫眼似的淡紫色花,葱郁蓬勃的豆叶间挂满了日渐胀鼓的豆荚。老人或小...
关键词:《太平御览》 淡紫色 别有滋味 蚕豆 豆荚 豆种 
出梅入伏盛夏始这份消暑茶单帮你应对“苦夏”
《茶博览》2024年第7期90-91,共2页徐知妤 
小暑至,盛夏始。7月6日,迎来小暑节气,出梅、人伏是此时节的关键词。小暑过后,气温上升,同时会伴随着频繁的雨水。湿热交加的天气常常会让人感到烦躁、乏力、胃口不佳。何以消烦暑?清风伴茶香。一杯消暑养生的清茶,或许能帮你应对“苦...
关键词:中医内科 健脾胃 缓解作用 养生 中医师 气温上升 茶香 中草药 
苦夏
《学生阅读世界(小学生)》2024年第7期7-9,共3页冯骥才 
这一日,终于搁下扇子来自天上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从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四季是来自宇宙的最大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
关键词:扇子 节拍 酷烈 
妙用繁花度苦夏
《中医健康养生》2024年第6期21-23,共3页张忠 
6月,正值芒种、夏至时节,自然界阳气较盛,白昼较长,万物进入疯狂的生长期。盛夏之际,外界气温偏高、雨水充沛,暑热、湿邪横行。暑,为夏季主气,是火热之气所化,若暑气太过,则易伤人致病。所以,此时应及时调整日常起居和饮食,以防暑邪致...
关键词:暑邪 主气 湿邪 日常起居 妙用 阳气 致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