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

作品数:3269被引量:3636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鲍远福王峰姜宇辉燕树勋左雅慧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遭遇“他者”:《三体》中的后人类想象与人文主义重建
《南方文坛》2025年第2期167-174,共8页李浩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伦理的类型及变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2AZW020。
刘慈欣坚持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这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当下文学中不多见的一种“总体性”——传统的人文知识在不断地分化、细化、专业化,逐渐失去了全局性的眼光,似乎只有科学,还拥有宏大叙事的可能。兼具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关怀的刘...
关键词:刘慈欣 《三体》 当下文学 宏大叙事 人文主义 科学素养 人文关怀 人文知识 
当代美国青少年科幻小说中的后人类生命政治研究——以《蝎子之家》系列为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刘江 曾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美国成长小说传统承袭与艺术创新研究”(23YJC7520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儿童文学百科全书》翻译及儿童文学批评史研究”(19ZDA297)。
当代美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家南希·法默的《蝎子之家》系列可谓青少年文学的后人类生命政治宣言。马特作为科技与人性相混杂的后人类存在,承载了人们对技术追求的狂热与忧惧。这一矛盾现象映射出后人类主义仍囿于人文主义二元对立的认知...
关键词:青少年科幻小说 《蝎子之家》 后人类生命政治 人类例外主义 后人类主体 
后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重构
《开放教育研究》2025年第2期4-13,共10页苗逢春 
当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技术成熟度、专业模型的行业普及度、智能工具的合规管控度和人机互动的个体赋能度均达到可支撑人工智能作为全社会创新工具的阶段,人类社会即进入后人工智能时代。本文从支持中国在后人工智能时代保持代差竞争优...
关键词:后人工智能时代 智能社会公民 人机协作能力 智能科学发现 智能时代的文明演进 人工智能能力建设 智能化转型治理升级 
数字正义何以反哺后人类时代教育的诗意栖居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100-109,共10页卢洁雯 谢念湘 
黑龙江省高校智库课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及干预”(ZKKF2022096)。
数字化时代,自由、平等、公平等核心价值面临重构,数字正义成为保障数字资源公平分配、遏制权利滥用的重要保障。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着工具主义削弱人文价值、消费主义扭曲算法焦点、功利主义引发精神文明淡薄等危机,数字达尔文主义导致...
关键词:后人类主义 数字化教育 教育改革 数字化生存 
功过任由后人评:盛恩颐与汉冶萍公司(1916—1948)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0-21,共12页张群伟 
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民政府整理汉冶萍公司研究(1926—1931)”,项目编号:2024w214。
学界目前对盛恩颐与汉冶萍公司关系的评价基本是负面的,但在汉冶萍公司后期发展历史中,盛恩颐是一位非常关键且有过一些贡献的人物。他于1916年担任公司领导职务后,对内改革机构,对外争取利权。此后,公司迭遭工潮、铁砂捐整理和接管等...
关键词:盛恩颐 汉冶萍公司 功过 
《经典释文》“以意求之”类例研究
《语言研究》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薛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日、韩汉语音义文献集成与汉语音义学研究”(19ZDA318);华中科技大学一流文科建设重大学科平台建设项目“数字人文与语言研究创新平台”。
“以意求之”是《经典释文》中一种辅助性注音体例,一般来说,作为常用异读字的被注字,所注之音之义在文中是第一次出现,在没有明假借、别异文的情况下,后文将不再注音。该体例有的适用于整本书,有的可以涵盖一卷。通过分析字头特点,知...
关键词:《经典释文》 “以意求之” 注音体例 后人增改 
“后人类新闻”的理论虚构与泡影
《新闻爱好者》2025年第3期4-8,共5页刘建明 
“后人类”与“后人类新闻”都是不着边际的虚构。由于对当前智能新闻技术的曲解,把新闻智能机器视为新闻主体,全球新闻业呈现出典型的“后人类”趋势。这类虚幻的想象违背新闻实践和新闻活动的理性,种种空洞的想象无一不化为知识泡影。
关键词:后人类 后人类新闻 新闻智能技术 新闻的理性 
“后人类”时代虚拟世界建筑的“现代性”与范式重构
《建筑与文化》2025年第3期290-292,共3页宁涛 
“现代性”作为技术进步与自主性追求的集中体现,源于物性显现的更新与边界拓展。随着虚拟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日益成熟的虚拟世界正悄然改变着我们对空间的理解与认知。这一变革不仅触及了个人体验的深层结构,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联动,...
关键词:虚拟世界 后人类 现代性 生存范式 精神空间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中华魂》2025年第3期19-20,共2页魏天舒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详细听取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介绍。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
关键词:敦煌研究院 殷墟遗址 云冈石窟 文化遗产保护 平遥古城 中华文明 三星堆博物馆 文物保护 
具身后人类的可能——凯瑟琳·海勒后人类形式探究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5年第2期24-31,共8页丁英杰 
在信息逐渐失去身体走向虚拟的时代,人类的身体与认知也在逐一发生变化,因此后人类也作为历史现象出现在了信息时代。如果说控制论的思潮作为后人类的前奏将信息与身体的关系放在理论的视野,那么凯瑟琳·海勒则进一步思考我们成为何种...
关键词:凯瑟琳·海勒 控制论 后人类 具身 模式/随机 铭写/归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