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语

作品数:1280被引量:1833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高先丽黄燕炜唐兴红丁崇明刘永厚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建设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称“同志”的一些讲究
《语文建设》2000年第7期12-13,共2页范之 
关键词:职务 政党 文件 称呼语 政治性 
“空中少爷”小议
《语文建设》2000年第8期33-,共1页萧红 
关键词:小姐 客机 服务员 称呼语 服务业 服务行业 服务部门 
称呼的尴尬
《语文建设》2000年第5期F003-F003,共1页陈四益 丁聪 
关键词:汉语 称呼 称呼语 社会 
社交称呼语的人文属性被引量:2
《语文建设》2000年第4期14-15,共2页虞忠 
关键词:社交称呼语 人文属性 称谓 现代汉语 人文素养 
从“老外”一词谈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国际准则
《语文建设》1999年第2期29-30,共2页亓华 
“老外”一词是80年代中期逐渐在中国大陆流行起来的对外国人的通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外交流的扩大,“老外”一词也由口语发展为书面语,其应用范围日见广泛,语义的情感色彩也更趋复杂。社会通行的称呼语本当用于消除人与人...
关键词:“老外” 言语交际 跨文化交际研究 外国人 称呼语 受话人 言语习惯 中外文化冲突 对外汉语教育 书面语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上)被引量:27
《语文建设》1998年第5期8-10,共3页李军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上)□李军使役性言语行为即要求受话人作出、继续或停止某行动的言语行为,是日常话语活动中的一种极其常见、极为重要的言语行为类型。如:“小李,开门!”发话人说出这句话的目的就在于要求...
关键词:使役性言语行为 受话人 辅助语 发话人 呼唤语 汉语 《茶馆》 策略调节 动反应 亲属称呼语 
称呼语的社会阶层分析规则被引量:14
《语文建设》1997年第3期25-27,共3页李明洁 
称呼语的社会阶层分析规则□李明洁称呼语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已普遍注意到称呼语与人们所处社会地位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一致认为: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对称呼语的感受。那么,人们的社会...
关键词:称呼语 社会阶层分析 文化程度 社会分层 分析规则 语言态度 四个要素 社会语言学 文化含义 社会地位 
服务行业招呼语的使用被引量:2
《语文建设》1997年第1期10-12,共3页骆峰 
服务行业招呼语的使用□骆峰在交际中,由称呼语、问候语、祈请语、客套话及表情体态等多方面内容构成的“招呼语”,一般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示意,一层是传情。示意就是“招”来“呼”告,表示说话人已经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或希望对方...
关键词:服务行业 招呼语 服务人员 称呼语 心理距离 目中有人 从业人员 说话人 亲属称谓语 交往关系 
汉英招呼语的差异被引量:22
《语文建设》1997年第2期15-17,共3页毕继万 
汉英招呼语的差异□毕继万“招呼”语是两人相识后或相识者见面时的问候语,是说话人肯定自己与被招呼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标志,是每种礼貌语言的重要方面。相识者和熟人之间的招呼语一般有两种情况:每天或经常见面时的招呼语和久别重逢...
关键词:招呼语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问候语 英语国家 《世界汉语教学》 亲属称谓 发展趋势 汉文化 外国人 
略论生活交际语言的雅与俗被引量:1
《语文建设》1996年第11期33-35,共3页曲彦斌 
略论生活交际语言的雅与俗曲彦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举凡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语言生活之中。即或是聋哑人,也要通过特定的方式交流语言信息。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最基本的,是生活交际语言。有人以为,...
关键词:交际语言 礼貌语言 言语交际 语言文明建设 社会语言生活 道德准则 “修辞立其诚” 雅与俗 称呼语 言语艺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