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语

作品数:1275被引量:1829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高先丽黄燕炜唐兴红丁崇明刘永厚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浏阳赣方言的“名+缀”型称呼语浅析
《今古文创》2025年第9期122-125,共4页何瑶 
浏阳赣方言的称呼语形式多样,其中比较有地方特色的是“名+缀”型称呼语,这些缀主要有“崽、子、哩、拐、妹崽、伢崽、婆子、懜牯”八个,其中前三个是词缀,后面的都属于类词缀。这些称呼语的组成一般都没有姓只有名,它们的形成主要出于...
关键词:浏阳赣方言 “名+缀”型称呼语 人际交往 世俗文化 方言接触与变化 
称呼语“老师”和“姓+老师”的等同量、权势量及语用特点分析
《汉字文化》2025年第1期194-198,共5页武秀文 
“老师”和“姓+老师”是学生对教师最常见的两种称呼语。文章通过访谈调查和语料检索,分析两种称呼语的等同量、权势量和语用特点,总结制约两种称呼语选择的主要因素。相比“老师”,“姓+老师”构式中的权势量更强,尊称意义更明显,但...
关键词:称呼语 姓+老师 等同量 权势量 构式 
汉英称呼语文化义差异对比——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四级称呼词为例
《花溪》2024年第14期0082-0083,共2页余逢雨 
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都有各自的称呼体系。但由于受社会背景、文化传承、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在社交称呼的使用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全球中文教育提供了一个关键的指导性框架。...
莫言小说中称呼语的对比研究——以《透明的红萝卜》和《天下太平》为例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12期322-329,共8页梁艺 
称呼语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小说的人物塑造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人对于称呼语的对比研究聚焦于同一原文本的不同译本之间称呼语的差异,而对于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称呼语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了莫言在两...
关键词:称呼语 《透明的红萝卜》 《天下太平》 
“双线索”复合模式与姓名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差异
《当代修辞学》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储泽祥 
汉语的复合结构,尤其是复合词,遵从“双线索”的组配模式,“双线索”模式可以使复合结构在区别性和经济性上实现平衡。在区别性方面,“双线索”有分工:一个线索区别于别的范畴或类别,另一个线索区别于内部成员。某个姓氏区别于别的姓氏...
关键词:复合模式 “双线索” 姓名称呼语 人际功能 
《茶馆》汉俄译本中称呼语的翻译探究
《汉字文化》2024年第19期159-161,共3页王永清 哈斯也提·哈孜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呼体系,称呼语中富含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本文探讨俄译本《茶馆》对于其中称呼语的翻译处理,并从语用视角探讨称呼语俄译翻译的策略,分析获得最佳翻译效果的途径和方法,为称呼语俄译的可行性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茶馆》 俄译本 称呼语 语用等效 
浅析招呼语“Hi”
《星河影视》2024年第17期0187-0189,共3页孙小贤 沈光浩 
现代汉语称呼语系统中的缺位现象研究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8期398-404,共7页张锬鑫 
汉语称呼语在人们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选择合理且准确的称呼语不仅能够使听话人的注意力集中,还能拉近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本文对现代汉语中称呼语进行了分类,并对称呼语系统中缺位现象的类型、原因和补偿机制都进行...
关键词:称呼语 缺位现象 亲属称呼语 缺位原因 
新兴称呼语“N们”的真值意义与非真值意义探究
《今古文创》2024年第26期117-119,共3页倪梦 
新兴称呼语“N们”可用于陌生人之间,其中“N”由亲密关系间称呼语构成,例如“宝”“家人”“姐妹”等。本文注意到交际双方陌生化的身份特点,从真值意义与非真值意义层面对“N们”进行分析,论证了“N们”用法的合理性及其原因所在。此...
关键词:“N们” 真值意义 非真值意义 限度 
《围城》中称呼语的选择与身份建构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4年第14期0044-0046,共3页马世博 
称呼语是身份的外显言语标记,其使用和转换是交际主体身份协商的结果,是其语用身份建构与凸显的语言手段。从身份和身份建构的视角来对称呼语进行研究是一个新的视角。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围城》这部作品中对于称呼 语的显现尤其明显,所...
关键词:称呼语 身份 身份建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