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

作品数:1056被引量:608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宝康齐欣陈弘高香林郭昊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怀特教授伦敦史研究的学术轨迹——在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的访谈实录
《世界历史评论》2023年第1期260-276,296,共18页陆伟芳 颜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西方城市史》”(项目编号:17ZDA229)的阶段性成果。
杰里·怀特教授回顾了他从事伦敦史研究的学术道路,从最初作为伦敦自治市的住房部工作人员关注市政住房、初涉伦敦住房史的学术写作,后研究整个20世纪伦敦史。在退休后,转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的全职教授,专心从事伦敦史的写作。先后著...
关键词:杰里·怀特教授 伦敦史 伦敦 住房 
以幻想言说历史:科尔森·怀特黑德《地下铁道》中的非洲未来主义书写被引量:1
《山东外语教学》2023年第1期85-94,共10页程彤歆 刘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非裔美国文学中的城市书写研究”(项目编号:18BWW090)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美国非裔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运用科幻小说幻想元素书写了19世纪美国南方黑奴通过虚构的地下铁道逃至北方的故事。通过将黑奴隐喻为遭社会异化的外星人、将地下铁道视作黑人与现代科技相联结的桥梁,怀特黑德为美国...
关键词:科尔森·怀特黑德 《地下铁道》 非洲未来主义 
怀特黑德小说《第一区》的语料库文体分析被引量:1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93-107,111,共16页王薇 杨兴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记忆语境中的美国‘9·11’小说研究”(21FWWB018);青岛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111065028)。
运用语料库研究软件AntConc的词表、词簇、索引图表等功能,对美国当代非裔小说家科尔森·怀特黑德的作品《第一区》进行了措辞与句法的文体分析,并从第三人称叙事、动词、形容词三个方面归纳怀特黑德在《第一区》中的叙事倾向,认为怀特...
关键词:语料库文学研究 科尔森·怀特黑德 《第一区》 叙事文体 
科尔森·怀特黑德《地下铁道》中的美国非裔旅行叙事被引量:2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54-60,85,共8页黄漪澜 林元富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美国非裔文学史》翻译与研究”(13&ZD127)。
当代非裔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在其转向之作《地下铁道》中,以后现代写作手法重构了非裔旅行叙事,延续并革新了经典意象“轮船”与“孔洞”。在铭刻非裔被建构历史的“轮船”路线之外,主人公以驶回的个人叙事诘问了西方中心主义。在囚...
关键词:科尔森·怀特黑德 地下铁道 美国非裔 旅行叙事 
对美国社会政治现实的批判:论科尔森·怀特黑德《第一区》隔离墙的多重隐喻意义
《探索与批评》2021年第2期89-97,共9页陈爱华 李越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英美后启示录小说诗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7BWW084)科研成果。
隔离墙是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后启示录小说《第一区》中重要的叙事要素之一。它不仅在小说情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还具有多重隐喻意义,是理解《第一区》主题思想的关键切入点之一。它喻指美国种族和阶层隔离、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
关键词:《第一区》 科尔森·怀特黑德 隔离墙 隐喻 社会政治现实 
历史编纂中的表现主义和非表现主义
《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张涛(译) 张骏(校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项目号:19ZDA235);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托波尔斯基史料思想研究”(项目号:skbsh2020-13)的阶段性成果。
海登·怀特和(特别是)弗兰克·安克斯密特均尝试提出历史编纂的表现主义解释。值得注意的是,两人都拒绝了表现的复制论,但仍然坚持认为历史编纂产生表现。较为有利的做法是,在叙述层面完全拒绝表现主义者的语言——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
关键词:历史编纂 表现理论 表现主义 安克斯密特 怀特 总括性 
继承与创新:德怀特·戈达德《道德经》复译解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88-93,共6页李丝贝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海外道教典籍翻译研究”(15XZJ012)。
侧重《道德经》宗教内涵解读的海外译本并不多,学界对该类译本的研究也相对较少。美国学者德怀特·戈达德曾先后两次翻译《道德经》,初译倾向于从基督教的视角;复译偏向佛教的视角,被后人视为从宗教视角对《道德经》解读的典范。本文结...
关键词:《道德经》复译 译者主体性 继承与创新 
肯尼斯·怀特作品中的世界、经验与地方
《语文学刊》2021年第1期108-117,共10页杰夫·麦帕斯 苏磊(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研究”(17ZDA266)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自由探索项目“图像进入文学人类学的路径与问题研究”(2019TS103)
人们以往对世界的认识具有明显的欧洲与西方中心主义色彩。然而,怀特认为不存在孤立的世界,他认为世界是由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本文主要从地方的视角来探讨怀特的思想,从而勾勒出怀特所描述的"黑格尔与中国海鸥之...
关键词:怀特 世界 经验 地方 
论《第一区》中的“9·11”尘土书写与大历史叙事被引量:2
《当代外国文学》2020年第3期5-11,共7页周凌敏 
国家社科基金2018年度一般项目“物叙事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研究”(18BWW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国非裔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的《第一区》是一部后启示录恐怖小说。怀特黑德通过僵尸文类和“9·11”尘土书写呈现了一种大历史叙事:一方面,对“9·11”尘土的书写揭示人类纪时期人类恐怖主义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地质上留下的痕迹,从...
关键词:科尔森·怀特黑德 《第一区》 “9·11”尘土 人类纪 大历史叙事 
论《地下铁道》中黑奴的识字与越界被引量: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02-107,共6页张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4ZDB088)
科森·怀特黑德通过《地下铁道》一书重新书写美国奴隶制度下黑奴艰辛的识字历程及由此带来的越界行为,旨在说明以下事实:黑奴识字在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中,跨越的不仅仅是由白人奴隶主设定的种种界限,更是挑战白人统治阶级的权威、争取...
关键词:科森·怀特黑德 《地下铁道》 识字 越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