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临

作品数:315被引量:13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常春姚佳莹田莹袁联波张美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戏剧学院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底色与建构:写意戏剧观的源流及特点
《上海艺术评论》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宋宝珍 刘婧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22ZD07)的阶段性成果。
1962年,由中央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黄佐临发表了《漫谈“戏剧观”》,随后刊发在1962年4月7日的《文汇报》第3版和同年4月25日的《人民日报》第5版。此后近20年的时间,这份实...
关键词:中国戏剧家协会 表演体系 戏剧艺术 黄佐临 戏剧观念 戏剧功能 理论与实践 观演关系 
黄佐临与写意戏剧观——艺术实践与学术探幽
《上海艺术评论》2024年第6期37-38,共2页
黄佐临,中国现代戏剧的杰出代表,以其独树一帜的“写意戏剧观”深刻影响了中国话剧的发展。2024年是黄佐临先生去世30周年和诞辰118周年。为缅怀与纪念黄佐临先生,11月16日,由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话剧研究中心、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
关键词:上海戏剧学院 黄佐临 中国现代戏剧 文艺评论家 写意戏剧观 话剧研究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研讨会 
戏剧观、写意戏剧观、中国演剧学派
《上海艺术评论》2024年第6期39-41,共3页彭涛 方桂林 
众所周知,1962年3月黄佐临先生在“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作了题为《漫谈“戏剧观”》的发言,这篇发言也在20世纪80年代被学界追认为“戏剧观论争”的开篇之作。佐临先生所说的戏剧观指的是什么?有一种说法认为,佐临先...
关键词:黄佐临 戏剧观 儿童剧 歌剧 
哑默的诗意:从黄佐临谈哑剧说起
《上海艺术评论》2024年第6期42-44,共3页翟月琴 
提及黄佐临先生,为什么会想到哑剧,还是源自他提出的一个问题:“要是没有斯氏体系,怎么进行学、教、用?”1935年至1936年,黄佐临在英国师从导演圣丹尼,就是要学习创出一个有生命力的、有创造性的方法来训练演员和导演,而这其中包含三个...
关键词:即兴表演 黄佐临 海外学者 三个组成部分 法拉利 斯氏体系 诗朗诵 哑剧 
“写意戏剧观”:对舞台假定性的重提与探索
《艺苑》2024年第5期45-49,共5页陈霞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剧场的建立与打破——以20世纪以来昆明演出场所的发展演变为例”(立项编号:2024Y705)研究成果。
在新时期的戏剧危机中,戏剧家们都有意打破戏剧界斯坦尼体系一家独大的局面,推倒在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第四堵墙”,黄佐临所提倡的“写意戏剧观”引发了广泛讨论。写意戏剧观经历了理论思考、演剧探索,最后在《中国梦》等话剧的创排中走...
关键词:写意戏剧观 黄佐临 假定性 《中国梦》 
当代戏曲电影在“虚实相生”中探寻中华之大美
《上海艺术评论》2024年第4期55-57,共3页衡娟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戏曲的种类多达350余种。不同的方言体系、生活习俗造就了地方剧种个性十足的表演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故事题材。而当戏曲被搬上大荧幕之后,电影本身多元包容的表达手段便让戏曲的多元性和地方特色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关键词:《天仙配》 《十五贯》 地方剧种 黄佐临 吴祖光 桑弧 费穆 戏曲电影 
影响的焦虑与隐藏的导演——谈郑大圣导演的生命经验、作者印记与媒介探索
《电影新作》2024年第1期22-31,1,共11页李彬 
郑大圣是业界公认的具有知识分子气质的导演,出身电影世家,却有自己独到的追求。20世纪90年代,他只身前往美国学习理念先锋的实验电影,回国后遭遇国内电影业的寒冬,最终在2000年,凭借电视电影开始了低成本创作之路,逐渐获得关注。在电...
关键词:郑大圣 一个家族的电影史 黄佐临 黄蜀芹 电影与戏剧 
忆老爸黄佐临及我们的“暖巢”
《上海采风》2023年第6期74-77,共4页黄海芹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空气都是清清甜甜的。十月,老爸(黄佐临)的生日到了。今年,他应该117岁。妈妈出生在1912的新年新春,她应该11岁了。两个纯粹的人,相识、相知、相爱、结婚,生下了我们五个。1941年,爸爸与他的岳父金峻轩,合资买下卫...
关键词:黄佐临 秋风送爽 乐园 
论《北京法源寺》编创视角下的民族自觉性
《剧影月报》2023年第4期43-45,共3页牛俊玲 
20世纪以来,话剧经道日本传入中国这百年间,经历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激烈碰撞,造就了中国话剧独具一格的发展历程。回眸历史的长河,从“五四”时期,就有关于“新剧”“旧剧”问题的讨论;到20世纪50年代焦菊隐导演在北京人艺进行了大...
关键词:北京人艺 话剧民族化 焦菊隐 黄佐临 戏剧观 《北京法源寺》 本土文化 
东西方舞台上的诗意表演
《上海戏剧》2023年第4期40-43,共4页龚玉娇 刘倩 张青 吴佳燕 钟海清(整理)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文艺的重要使命,文艺工作者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和路径。从延安时期的“戏曲现代化与话剧民族化”,到黄佐临先生提出“写意戏剧观”以及焦菊隐先生倡导“中国学派演剧体系”,再到现代戏曲和当代话剧的探索与创造,中国...
关键词:美学风貌 现代戏曲 文艺工作者 诗意表达 戏曲现代化 焦菊隐 黄佐临 话剧民族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