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劳动者

作品数:336被引量:15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雷钧曲霞盛方富黄群慧石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综合探究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年第2期36-37,共2页钟敏知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探究活动是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必修1第2.6条的建议而设计的。一定数量劳动者的失业,在经济发展中是难免的。在此背景下讨论“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认同,寻求“各种就业途...
关键词:教学设计 就业途径 综合探究课 自主创业 新型劳动者 教学内容 内容目标 课程标准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7年第12期26-27,共2页徐世兰 
关键词:教育学生 劳动观 社会主义现代化 政治课教学 新型劳动者 自觉劳动 体力劳动 家务劳动 热爱劳动 大庆油田 
初中一年级第六课 热爱劳动 艰苦奋斗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2年第11期13-15,共3页姚蓉儿 
本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这是公民道德观念的重要内容。热爱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五爱”的内容之一。热爱劳动和艰苦奋斗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都离不开辛勤劳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更需要...
关键词:热爱劳动 社会主义道德 爱护公共财物 道德观念 新型劳动者 初中一年级 劳动教育 人类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品德修养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新型合格技工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0年第7期36-37,共2页王文韬 
我国改革经济体制和劳动制度,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大批新型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这种人才必须是既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有过硬的职业技术,即德才兼备的新型劳动者。鉴于此,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技术人才 中小学德育工作 劳动制度 新型劳动者 职业纪律 技工学校 合同制工人 职业选择 
钱孔里的视野不广阔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9年第6期48-48,共1页黄瑜 
“读好书将来就大有作为。小明努力吧!”每当小明的爸爸这样提醒小明的时候,小明一撅嘴就捧起书本读起来,然而背着爸爸小明常(呶力)着小嘴对伙伴们嘀咕:“读书读书,爸爸自己从《论语》、《诗经》背到唐诗宋词,前些时候又啃马克思的再生...
关键词:伙伴们 唐诗宋词 再生产理论 孔里 读书无用论 文化水平 新型劳动者 技术水平 工作能力 体力劳动者 
《公民》使我爱劳动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9年第5期46-46,共1页徐连伟 
通过学习《公民》课,我懂得了做人应具有的美德,收获是很大的。就拿以前我对劳动的态度来说吧,每逢劳动课我就对老师说:“老师,我今天有点发烧,不参加劳动行吗?”慈祥的老师说:“行,下次你再参加吧。”于是我便过了关,又能在屋里玩一节...
关键词:热爱劳动 我爱 我自己 毛岸英 新型劳动者 
运用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学生人生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9年第3期5-6,共2页刘汉珠 
《科学人生观》是一门思想性、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学习《科学人生观》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懂得科学人生观的道理,联系学生和社会上的现实问题,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人生实际问题,从而树立科学人生观,使学生成为“四有...
关键词:现代化事业 自我教育 精神生活 雷锋精神 新型劳动者 教学效果 社会调查 个人利益 八十年代 科技工作者 
《公民》第四课 热爱劳动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8年第4期12-13,共2页许志坚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劳动和劳动财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懂得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要求学生明确培养劳动习惯和爱护劳动成果(特别是公共财物)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培...
关键词:热爱劳动 社会主义道德 现代化建设 劳动习惯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新型劳动者 公共财物 诚实劳动 墓本要求 
公民课名人名言的运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8年第1期20-20,共1页梁观顺 
公民课编进了名人名言,增加了课文思想的深刻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名人名言的运用,根据教学的需要,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形式: (1)新课的引进。例如:序言课中,郭沫若的“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一...
关键词:公民课 热爱劳动 文说 现代化建设 新型劳动者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劳动”,一课教学中试用的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第11期13-14,共2页陈杰明 
北师大新编《公民》教材第四课“劳动”,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一特点,达到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立志做社会主义的新型劳动者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教学目的呢?换句话说,教师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效果 学习小组 劳动观念 劳动习惯 新型劳动者 知识的理解 热爱劳动 课堂内外 教学原则 爱护公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