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藏象

作品数:18被引量:5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刘寨华张华敏鞠宝兆胡冬裴王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中医药》《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河北中医药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心藏象主火论补遗
《辽宁中医杂志》2024年第10期59-61,共3页郑曙琴 梁茂新 
于世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
“心主火”论在当今临床辨证诊断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黄帝内经》中早已借助心藏象,通过“象的流动与转化”全方位拓展,发挥“火曰炎上”的核心意蕴。然而,《中医基础理论》心藏象学说在剪辑和编撰过程中,却遗落“心主火”...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 心藏象 心主火 
论心藏象的宏观与微观实质被引量:5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492-497,共6页郑敏麟 阮杏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3855);福建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资助计划重点项目(2013-ZQN-ZD-26)。
从宏观(解剖学)与微观(细胞学)层次探讨心的藏象实质。首先,基于中医文献学,讨论心“主神志”和“主血脉”的功能,认为“主神志”是中医心的核心功能,心通过“主神志”从而“主血脉”。心“主神志”和“主血脉”的功能分别对应于后世的...
关键词:  离子通道 藏象实质 解剖学 
朝医学之“心”与中医“心藏象”之比较研究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2年第1期53-54,共2页李俊 徐玉锦 李根培 
四象医学之"心"与中医学"心藏象"之涵义同中有异,两者均主张心为一身之主宰及心身一元论观点。朝医学将"心"视为中央之太极,却没有把心列在四象脏局中,强调无形之"心"的重要作用,这与中医学"心藏象"之内涵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四象医学 中医学 “心藏象” 
从心藏象理论探讨抑郁症季节性发病的机制被引量:2
《环球中医药》2020年第4期656-658,共3页王丽涛 徐雅 李佩佩 谈博 马淑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4162)。
抑郁症有着患病率高、复发性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中医对于抑郁症发病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其内在机制尚不统一,因此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医关于抑郁症不同季节发病的认识及理论依据,然后提出从心藏象理论的角度来探讨抑郁症的发病及其...
关键词:心藏象 抑郁症 病因病机 季节性发病 理论 
象思维视域下“心与火”关系分析被引量:4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年第2期786-788,共3页赵正泰 马月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273625)。
随着中国文化的自信,在中医药领域,回归中医思维模式逐渐成为共识。文章以象思维为着眼点,采用文献与理论结合的方法,着重对中医心藏象的相关功能层次进行分析。文章从心与火的关系出发,通过“燃料”与心、“热量”与心及“光明”与心...
关键词:象思维 心藏象 功能 抑郁症 
论宋以后心藏象的形上化本体化路径被引量:2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第10期802-807,共6页谷建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13BZX035)~~
随着宋明理学的兴起,宋以后医学学理呈现了鲜明的哲学化取向,人体脏腑逐渐脱离了实体的存在意义而概念化、形上化。医学之"心"是一个哲学范畴,宋以后医学所经历的是一个将"心"彻底形上化的路径,主要表现在心功能的形上化,以君火为心之用...
关键词:心藏象 君火 相火 本体 太极 
从经方角度重谈心藏象被引量:3
《时珍国医国药》2019年第1期164-165,共2页郭少珍 郭蕾 秦亚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853)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具有主血脉和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主导思维意识和精神活动,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也",不仅在外感病与杂病的辨证论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在对脏腑功能、病机认识...
关键词:心藏象 经方 伤寒杂病论 
基于医案数据库的中医心藏象研究被引量:5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年第2期419-422,共4页宋观礼 张启明 郭伟星 
目的:为中医心藏象研究提供客观的统计数据。方法:选择古代及近现代中医医家的医案,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P<0.05。结果:筛选出中医心病常见的临床证型及各证型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临床用...
关键词:心藏象 中医医案数据库 统计分析 LOGISTIC回归 
明清时期心藏象理论的发挥与创新研究被引量:2
《现代中医药》2010年第6期77-79,共3页刘寨华 唐丹丽 张华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编号:ZZ2006003)
心藏象理论,发展至明清己日臻成熟。对惊悸、怔忡从病因及临床表现都有详细的鉴别,对"心肾相关,水火既济"理论的阐述更为准确与详尽。脏腑辨证方法更加完善,并与其他辨证方法互参。温病学说发展成熟,中西医汇通思潮开始出现。心藏象理...
关键词:明清时期 心藏象 理论研究 
先秦至唐代心藏象理论发展探析被引量:4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10-12,共3页王燕平 张华敏 刘寨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2006003);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2006016)
心在脏腑中被喻为"君主之官",其作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心藏象理论是构成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秦汉时期中医心藏象理论基本形成,辨证论治的模式初步构建。晋隋唐时期,是祖国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医家对...
关键词:先秦 唐代 心藏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