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差异

作品数:467被引量:578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张海钟苏华安桂花王芳丁雪红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语言文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进餐礼仪用语的中日比较
《知识文库》2016年第4期15-15,共1页刘畅 
本文对日本人的进餐礼仪用语的使用场合和翻译方法进行分析,概括中国礼仪教育的显著特征,提出中国礼仪教育中的问题点,进而深入挖掘产生中日民众心理差异和行为差异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中国与日本对待本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差及其在文...
关键词:礼仪教育 行为差异 心理差异 人际交往 问题点 文化心理 文化自信 内在修养 道德行为 西汉董仲舒 
从文学作品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被引量:2
《现代企业教育》2013年第8期267-267,共1页韩冰 
中西方文化在源头上本就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今年来翻译著作的不断增多,人们越来越清晰的了解到西方的文学作品,对中西的文化差异也越来越重视。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文化的差异体现的尤为突出。
关键词: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心理差异价 值观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心理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被引量:3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69-72,共4页苗梦 王凤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
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影响交流的重要因素,这种文化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因素差异,而翻译活动可以看作是两种语言的转换问题,因此,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心理差异的形成以及对比分析总结出了一些...
关键词:文化心理 翻译指导 中英差异 
国内外儿童汉语习得对比研究
《青春岁月》2013年第6期149-149,共1页李茂密 秦阳松 
关于儿童对于语言的学习,人们通常考虑的都是母语的习得同第二语言或是外语的习得,很少有人谈到国内儿童汉语习得与国外中国儿童汉语习得上的异同。这里,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个较有兴趣的讨论。
关键词:认知异同 心理差异 文化相同点与不同点 环境的同与异 
中西文化心理差异与汉英习语翻译
《校园英语》2012年第24期169-169,190,共2页曾力子 
作为语言的载体,文化从来都是影响语言表达的重要因素,并在语际转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真实存在的文化差异让我们在进行文本解读和翻译工作时不得不考虑译者和读者的文化心理,以使翻译达到一个真正的信度。文章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
关键词:习语 文化心理 文化差异 翻译策略 
从英汉委婉语看中西文化心理差异被引量:2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19-120,共2页田南竹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分析英汉委婉语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英汉委婉语折射出的中西方在等级观念、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上所存在的文化心理差异,并探究了这些差异的根源...
关键词:委婉语 文化心理 等级观念 宗教信仰 价值观念 
认知视角下英汉语言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被引量:2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6期94-96,共3页孙德林 
贵州省哲学规划办资助课题"语言视差视野下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多维思考及其应用研究"
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同时也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英汉民族对同一事物、概念、现象等的反映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差异;分析了英汉民族对一些语言概念的不同认知,从中发现两民族之间的心...
关键词:认知 语言 民族 心理差异 
常规关系视角下词汇内涵意义的理解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年第8期123-124,共2页熊奕 
人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会碰到一些从字面无法正确理解的词汇,要做到真正、彻底理解,必然涉及词汇的内涵意义,在影响词汇内涵意义机制这一问题上,众多学者无外乎将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民族心理差异、传统典故影响、社会...
关键词:内涵意义 常规关系 词汇 英语学习 心理差异 个人经验 社会发展 关系理论 
论日语专业学生与非日语专业学生的日本观心理差异被引量:4
《全国商情》2010年第11期95-96,105,共3页徐梓然 
本文为了探讨日语专业与非日语专业的大学生对日本观念的区别,对部分日语和非日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主要调查分析日本观众喜欢厌恶、肯定否定,反日情绪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最后得出两类学生对日本观点存在共同的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反日情绪 日语专业与非日语专业 抵制日货 
浅谈大学英语中无性别歧视语言的教学
《职业》2009年第11Z期47-48,共2页邢晔 
一、消除性别歧视语言始于大学课堂性别歧视正逐渐成为历史,语言教学也应顺应历史的发展。虽然无法改变语言符号本身,但其中的某些歧视现象终将成为特定阶段的某种社会文化渊源,使其不再呈现使用意义上的歧视现象。
关键词:性别歧视 大学课堂 特定阶段 近义词 性别偏见 写作练习 SPEAKER 社会语言学研究 themselves 心理差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