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

作品数:222被引量:445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元林张树国马晓林王卫华邵凤丽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读破万卷书
《中学生百科》2025年第8期54-54,共1页吕欣 
很多诗句都可以对应一个成语,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应“熟能生巧”。你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对应什么合适呢?解析:读书破万卷已经很厉害了,不过更厉害的是“读破万卷书”。说正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关键词:下笔如有神 万卷书 读破 家祭 读书破万卷 熟能生巧 绝笔诗 好消息 
“国之大事”:作为国家祭祀和人民颂歌的《雷锋之歌》
《当代作家评论》2025年第1期160-165,共6页孙晓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民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研究”(17ZDA270)子课题研究成果。
一、革命礼乐与人民追悼制度当代新诗研究有待突破,学界通常认为“十七年”政治抒情诗“远离心灵”,抒情过于直白,或认为诗歌与政治的联系过于紧密,缺乏文学性。从文体分用的角度看,我们不能把赋类诗中作为修辞方式的“虚写”完全批评...
关键词:雷锋之歌 当代新诗 洪子诚 政治抒情诗 马雅科夫斯基 修辞方式 国之大事 赋类 
明代国家祭祀陶瓷礼器器型小考
《中国陶瓷》2025年第2期67-74,共8页刘为宇 邹晓松 
2023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新时代陶瓷器物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路径研究”(YS23212)。
礼器经过数千年的流转在明代被洪武君臣更定为陶瓷材质,明初确立了“祭器皆用瓷”的国家祀典制度,陶瓷造物正式成为一种制度,明代礼仪空间通过陶瓷得以完全建构。值得注意的是,明代陶瓷礼器在造型上呈现“日用化”特征,古之“笾、豆、...
关键词:明代陶瓷 国家祭祀 日用化 礼器造型 
《混一礼俗:元代国家祭祀研究》
《历史教学(上半月)》2024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制度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特征。蒙古草原礼俗与传承千年的中原礼制剧烈碰撞,在元代国家祭祀中得以呈现。本书以蒙汉二元文化互动为主线,兼顾多元文化,注重多语言文献的发掘利用和文本...
关键词:蒙古草原 礼俗 多元文化 大一统 二元文化 发掘利用 祭祀 少数民族 
别疏数与顺人情:论宋代民间家祭世数的变迁
《青海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187-198,共12页夏文登 葛焕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研究”(20BZS041);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北宋前中期经学传授形态研究”(2025-ZZJH-196)。
宋代家祭世数的变迁以大观四年为界限,此前官方因重建家庙制度形成了正三品及以上官员家祭四世或三世的规定,但对从三品及以下官员家祭世数并未有明文规定,民间则出现了士庶通祭三世的现象,甚至出现了祭及高祖、先祖、始祖的主张。大观...
关键词:宋代 家祭世数 大观四年 尊卑等杀 缘情制礼 
董仲舒学术语境下的国家祭祀——以天子郊祭、封禅为中心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111-122,共12页余治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21&ZD055)。
董仲舒对“祭”的宗教理解中,祭祀对象既有死去的鬼、天上的神,还有苍天大地。天子亲自主持的祭天活动则为国家祭祀,包括郊祭、封禅。儒家的祭祀既是礼,又是宗教,而致中心之诚、尽敬洁之道则是国家祭祀的态度要求。“能祭”有标准,不按...
关键词:董仲舒 国家祭祀 封禅 祭祀态度 天子事天 
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生死祭与终极关怀:以瑶池对话系统为例被引量:1
《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62-74,共13页刘沛鑫 滴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老年人语言能力的常模、评估及干预体系研究”(21&ZD29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我国老年人多媒体语料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254500122004);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2021年度省部及一般项目“老年语言服务研究”(YB145-4)的阶段性成果
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死亡与终极关怀的话题,愈加占据人们的意识空间。本文拟解决问题是:当今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传统的生死观和家祭传统做些什么?本文首先分别回顾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以及民俗学祭祀文献,然后聚焦家祭并构建家祭概念...
关键词:生死观 人生历程大数据 家祭 瑶池 
清代郊坛升配礼考论
《清史研究》2024年第2期75-87,共13页陈晨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成果(2232022E-01)。
明清易代后,清廷在参酌明代旧制的基础上,渐次确立郊坛升配之礼。顺治后期内祭配天的兴革与康熙初祈谷配位的存废均伴随着满汉政治文化传统的竞争与消长,反映出清初郊坛升配礼的曲折反复。康熙年间的郊坛升配礼既渐次回归儒家传统,又折...
关键词:清代 郊坛 升配 国家祭祀 
少昊进入两汉国家祭祀略考
《满族研究》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卢燕华 
我国古代国家祭祀中一直不断吸收新的神明以适应政治需求。少昊作为东夷部族神明,在西汉时被融入国家祭祀中,从此配享祭祀一千余年。经历改变世系进入中原神明家谱、借助五行配合五德融合形象、模糊文化身份隐藏文化属性三个路径,在考...
关键词:少昊 五帝 神话 
小传统与大社会:一个江南村落的家祭仪式变迁研究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4年第2期72-75,共4页张景明 管佳钰 
北方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草原丝绸之路族群迁移和文化交流互鉴与中华文化认同实证研究”(2020KYQD12);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江苏常州乡村民间祭祖信仰变迁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YCX23028)。
“小传统”的家祭仪式变迁是管窥乡土社会转型的一个文化视角。祭祖文化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祭祀活动对祖先表达崇拜与尊敬之意的家祭仪式,并非单纯是仪式过程中祭品的堆设、虔诚的祈语以及特定人群在特定时空的必经程序,而是...
关键词:家祭仪式 传统文化 文化变迁 社会变迁 现代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