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程序

作品数:30被引量:8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官冯卫国张静陈鹏飞陈永生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检察院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中国监狱学刊》《人力资源管理》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减刑、假释程序中的实质化证明被引量: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31-42,共12页冯卫国 贾敏 
陕西省社科基金“更高水平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建设研究”项目“加强《反有组织犯罪法》贯彻实施,常态化推动扫黑除恶斗争研究”(2022PZX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刑事一体化视域的刑罚执行变更制度研究”(22JY0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20年度司法部一般项目“新时代监狱‘五大改造’格局实现机制研究”(20SFB2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1年以来,最高司法机关大力推动减刑、假释案件的实质化审理,而实质化审理的关键是落实证据裁判原则,促进证明的实质化。当前在减刑、假释案件的证明中,存在证据形式单一、证据内容不规范、证据关联松散、证明标准不明等问题;同时,办...
关键词:减刑 假释 实质化审理 实质化证明 
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现状与改善措施
《法制博览》2019年第7期270-270,共1页周志远 
在我国刑罚执行过程中减刑、假释是常见的对监狱秩序稳定和罪犯改造有利的两种刑罚执行变更制度。但我国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严重的关于违法减刑、假释的问题,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的现状,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减刑 假释 现状 改善措施 
试论减刑、假释程序的不足与完善
《法制与经济》2018年第4期160-162,共3页苏奕帆 
在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导致程序法未得到长足的发展。减刑、假释程序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实务中均存在一些问题,程序法的不健全直接导致减刑、假释的维护社会稳定、挽救感化罪犯、舒缓监狱压力等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文章通过实践收集...
关键词:减刑程序 假释程序 完善程序 
减刑、假释程序中检察机关监督权的局限与完善被引量:1
《法制博览》2017年第17期162-163,共2页苏奕帆 
近年来,"假立功减刑"现象屡禁不止,与之附随的是公众对减刑、假释制度以及司法的公平性和阳光化的极大质疑。减刑、假释制度有利于对罪犯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其制度的优越性和行刑的社会化、文明化为世界各国所认可。但是,优越的制度为...
关键词:减刑程序 假释程序 完善程序 
我国减刑、假释程序诉讼化改造的实现路径被引量:4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79-84,103,共7页尹振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法适用公众参与机制研究"(13BFX048)
我国减刑、假释程序存在结构性的缺陷,刑罚执行机关、检察机关、法院是"流水线式"的权力构造。由于服刑人员改造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司法权依附于刑罚执行权,检察机关、法院不能对刑罚执行机关形成有力的权力制约,减刑、假释审理程序形式...
关键词:减刑 假释 对抗式诉讼 信用减刑 庭审实质化 
再论减刑、假释程序中的检察监督问题
《法治论坛》2016年第3期217-225,共9页陈鹏飞 张静 
在减刑、假释程序中,存在着检察监督弱化和虚化的现实困境。从具体层面上看,是由于减刑、假释程序具有高度封闭性,检察机关的监督手段有限;从根本层面上看,是由于检察监督的法律定位有违检察权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保证检察监督能够真正...
关键词:减刑 假释 检察监督 
浅析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的现状及改善被引量:1
《人力资源管理》2016年第8期281-282,共2页黄素琴 
减刑、假释是我国刑罚执行过程中两种应用较为广泛,有利于促进罪犯改造和稳定监狱秩序的刑罚执行变更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刑事执行领域违法减刑、假释的问题日趋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虽然对减刑、假释的实体...
关键词:减刑 假释 司法审查机制 
减刑、假释程序中的检察监督被引量:2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6年第4期139-144,F0003,共7页陈鹏飞 张静 
在减刑、假释程序中,存在着检察监督弱化和虚化的现实困境。配合性监督泛滥,柔和性监督是主流,被动性监督成为常态。从具体层面上看,是由于减刑、假释程序具有高度封闭性,检察机关的监督手段有限;从根本层面上看,是由于检察监督的法律...
关键词:减刑 假释 检察监督 
我国假释制度的运行现状与改革路径被引量:5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91-97,共7页王耀忠 冯卫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层阶一体化责任观及量刑;行刑与政策应用研究"(13BFX044);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导向下的中国刑罚改革研究"(11JZ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我国行刑实践中存在"轻假释、重减刑"的现象,使得蕴含公正和功利价值的假释制度适用率偏低;同时,假释实践中存在考核标准与法律规定相脱节、裁定流于形式、程序封闭、当事人参与缺如、检察院监督滞后等问题,甚至引发一定的腐...
关键词:假释制度 假释程序 假释适用率 再犯危险性评估 
减刑、假释程序司法化反思被引量:1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6年第1期149-167,共19页袁义康 
我国刑罚执行变更程序的行政化色彩过于浓重,在很大程度影响到法院审判的司法化属性,导致减刑、假释程序两个层面的阙如。在制度架构层面表现为司法化审理的落实困难,包括提请权与执行权的混同、检察机关的监督不足和法庭审理的形式主...
关键词:司法化 信用减刑 强制假释 案件分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