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风景

作品数:31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邵军范迪安叶键张鹏皮道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馆杭州汉驭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艺术界》《当代油画》《现代青年》《写作》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术作品中“心象风景”的涵意及其创作思维的形成
《艺术评鉴》2023年第11期184-188,共5页张旭 
“心象风景”是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想象和体验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但总体与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思想有关。“心象风景”作品在表达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感受的同时,也会启示鉴赏者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内...
关键词:心象 心象风景 内心世界 
心象风景:韩国文人笔下的“桃源图”诗文题咏
《外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100-111,共12页崔雄权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韩国古代与中国关联题画诗研究”(14XWW005)。
高丽中期中国唐代兴起的“桃源图”创作及其诗文题咏传入韩国后,开启了绵延一千余年的“桃源图”诗文题咏传统。韩国文人承袭了中国“桃源图”与题画诗文所蕴含的对生命自由境界的追求、对人生如梦的感慨、对理想治世思想内涵的承袭,同...
关键词:韩国文学 “桃源图” 诗文题咏 共相与异相 群体阐释效应 
钢琴曲《冬花》的创作手法与音色探究
《艺术评鉴》2021年第16期27-29,共3页莫恭莲 
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汪立三先生的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巨作,本文挑选其第一首《冬花》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日本东山魁夷的画作了解其创作背景,对汪立三先生立足于民族传统,结合中西元素的大胆创作手法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心象风景 音调 音色 触健 
用截金玻璃营造自由的“心象风景”
《中华手工》2021年第2期66-69,共4页千叶望 
令人陶醉的截金玻璃世界截金原本是一种使佛像和佛画更加庄严的装饰技法。随着泥金等手法的发展,截金的技法在佛教美术中一度衰落,后来渐渐往装饰方向转变,用来装饰精密的纹样、茶具和木制工艺品。
关键词:装饰技法 佛教美术 玻璃 
抽象的表情——刘辉的心象风景
《现代青年》2019年第7期99-102,共4页殷双喜 
刘辉将自己的近期创作称之为'同一道风景',表明他对于风景的理解已经从现实的再现转向内心的反省。因为现实世界的风景的丰富性,其实只是不同物质材料与物种类型的多样性,而真正宽广深厚的则是人的内心风景,那是一个可以与他人交流的共...
关键词:抽象绘画 
心象风景
《现代装饰》2017年第6期182-183,共2页Faye Toogood Snarkitecture Aria Kra BCXSY Lauren Coleman 彭佳 
心象风景,意即心中幻想所见之景。纵使冰原荒野,诗人和画家们也能由此衍生无数浪漫的想象。Calico Wallpaper与多位设计师合作推出的“Imagined Landscape”系列壁纸,同样如此。其中描绘的风景游离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或是对景象做以...
关键词:风景 心象 设计师 描绘 
源于传统的“心象风景”——刘一原访谈录
《中国艺术时空》2017年第3期50-61,共12页赵婧 
刘一原指出,对一个艺术家的研究,首先要真诚的、公正的站在中西方哲学、美学和艺术史的学术至高点上去审视这个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环境,理清其在艺术史中所处的上下文的关系和文脉的传承。此外,从心理的角度去审视艺术家创...
关键词:艺术家 创作 情感 
心象风景与精神的逃逸——海涛艺术作品读解
《写作》2015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邵军 
(上接第4期封三)因为它们构成了一些真实的、物理性的、事实上的通道与状态,是感觉而非想象”(吉尔·德勒兹《感觉的逻辑》),我觉得,海涛作品中的那些无以言状的黑洞,仿佛是为所有断裂的、撕开的、扭曲的、纠缠的形象所准备的...
关键词:艺术作品 逃逸 精神 读解 风景 心象 德勒兹 通道 
心象风景与精神的逃逸——海涛艺术作品读解
《写作》2015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邵军 
中国传统画论有所谓“印心”之说,以谓绘画乃是心灵的印痕,宋米友仁说“画之为说,亦心画也”(《清河书画舫》载米友仁自跋语),是又把绘画看成“写心”的工具;画家“写”出“心印”,总会借助一定之形象,但又不止于具体可感之客...
关键词:艺术作品 读解 逃逸 精神 风景 心象 中国传统 客观物象 
心象风景与精神的逃逸——海涛艺术作品读解
《当代油画》2015年第5期144-149,共6页邵军 
中国传统画论有所谓"印心"之说,以为绘画乃是心灵的印痕。宋代米友仁说,"画之为说,亦心画也"(《清河书画舫》载米友仁自跋语),是又把绘画看成"写心"的工具。画家"写"出"心印",总会借助于一定之形象,但又不止于具体可感之客观物象,所以...
关键词:心象 米友仁 清河书画舫 客观物象 中国传统画 中国传统美术 艺术作品 天地精神 象外 心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