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白论

作品数:37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声柏陈建中潘明德陈筠泉张家龙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河北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外语与外语教学》《榆林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坚白论》的认识论思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26-136,共11页冯光武 南红红 
《坚白论》是先秦名家公孙龙的代表作之一,“坚白”之辩是其主要辩题。《坚白论》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学界至今缺乏统一认识。本文首先梳理、批判、纠正和补充现有关于《坚白论》的代表性解读,然后...
关键词:公孙龙 《坚白论》 认识论 
典籍中的“通感”
《中国翻译》2023年第5期181-183,共3页林巍(编著/译) 
[1]“通感”,这一艺术感知和创作中的特殊现象,为现代学者所重视。然而,在我国古典文献中,亦有许多直接或间接的有关论述。对此,钱钟书先生不但首次将其概念引入中国文化,并作过颇为深入而全面的研究。[2]早期的相关论述,如公孙龙子的...
关键词:钱钟书先生 文论家 公孙龙子 古典文献 通感 坚白论 焦氏易林 艺术感知 
《公孙龙子·坚白论》新解被引量:1
《广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55-61,共7页张长明 龙盈夙 肖中云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公孙龙子》的符号学解读”(项目号18ZDB007);湖南省人才计划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的子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团队建设项目(湘人才发〔2021〕9号)的阶段性成果。
在传统名学逻辑化研究范式中,多注重以“概念”释名。公孙龙的《坚白论》常被误读乃至曲解。公孙龙在《坚白论》中,以“假物取譬”的论说方式,深度揭示了“以通称随定形”的兼名合成法则,从新维度解读《坚白论》,对于恢复公孙龙名学原貌...
关键词:公孙龙 《公孙龙子》 《坚白论》 新解 
名辩学与因明学中的逻辑比较——以公孙龙《坚白论》《白马论》和因明学中的相关命题为中心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20-24,共5页赛藏 
通过比较公孙龙《坚白论》《白马论》与心类学、摄类学的内容,指出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首先,《坚白论》和心类学两者都强调感官职能的独立性,承认个性和共性的差异,心类学因学科本身注重对认识产生的条件、过程、结果等内容的探讨...
关键词:公孙龙 白马非马 心类学 摄类学 
特性、共性与自性——试论《公孙龙子·坚白论》的“性质”三义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4期55-63,共9页陈声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243)。
在近代以来形成的“以西释中”主流研究范式影响下,中国古代的公孙龙往往被研究者描绘成为西方意义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作为公孙龙思想代表作的《坚白论》,其主旨到底何在,在以往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并未达成共识。依据《名实论》的“正名...
关键词:《坚白论》 公孙龙 以西释中 名学 逻辑学 
特性、共性与自性——试论《公孙龙子·坚白论》的“性质”三义
《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10期41-49,281,F0002,共11页陈声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243)。
在近代以来形成的“以西释中”主流研究范式影响下,中国古代的公孙龙往往被研究者描绘成为西方意义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作为公孙龙思想代表作的《坚白论》,其主旨到底何在,在以往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并未达成共识。依据《名实论》的“正名...
关键词:《坚白论》 公孙龙 以西释中 名学 逻辑学 
从《指物论》和《坚白论》看公孙龙的语义学思想
《榆林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65-68,共4页刘琨 贺圆圆 
《公孙龙子》的诞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著作包含了与当今相似的语义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区别了指认对象与指认结果不同,客观事物被指认后内化为精神意识范畴的内容,语义存在于人的内部世界。其次,认识到了人的感觉器官...
关键词:《公孙龙子》 语义学 《指物论》 《坚白论》 
《坚白论》《墨辩》“坚白”之论略考
《职大学报》2016年第3期19-22,共4页李元骏 
《坚白论》重视"名"对"实"的规范作用。苟以文本中所蕴的理路而论,则强调以"实"正"名"的《墨辩》应出于《坚白论》之后,似乎是对公孙龙之论的回应之作。不过,《坚白论》《墨辩》中关于"坚白"的论述均属自洽之论,则其间的观点差异,或不...
关键词:坚白 《墨辩》 名实 
相容性与相对性之辩——论《墨经》对《坚白论》的破斥与修正
《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82-88,共7页李振宇 
《坚白论》中有一个二重论证:在感知层面上,由于"知""见"不相容,因此"坚""白"不能一起被感知;在对象层面上,由于"白"具有相对性,而"坚"不具有相对性,两者亦不可能属于同一类事物。《墨经》给出了一个与之相对应的二重论证:"知""见"在一...
关键词:坚白 公孙龙 后期墨家 
坚其不坚,白其不白——从《坚白论》看公孙龙的辩证思想
《长安学刊》2015年第2期86-87,共2页鱼戏溪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辩士,他的辩才和他“白马非马”、“坚白之辩”的理论一样声名显赫。但是在他身后,卓越的口才掩盖了他哲学观点的价值,《公孙龙子》的价值长期被低估处于。作者将结合《公孙龙子·坚白论》文本,从语言和逻辑...
关键词:公孙龙 哲学价值 思辨意义 坚白论 西方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